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乡党篇(18)|孔子的事君之礼

2025-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译文]

国君赐的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位自己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孔子一定把肉煮熟了再进奉给祖先。国君赐给活的牲畜,孔子一定把它饲养起来。陪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孔子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国君尝食。

[解读]

腥:生肉。

荐:供奉、献于祖考。

畜:养。

侍食:赐食于君侧。

饭:食。

君主平时吃饭时,先由厨师尝食,而有臣子陪着国君吃饭时,就不用厨师尝食了,而改由臣子尝食。所以,孔子陪同国君吃饭时,他会先为国君尝食。国君赐给孔子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席子先尝一下,这是他对国君的尊敬。国君赐给他生肉,他煮熟了一定先供奉给祖先,这是为了让祖先也体会到君赐的光荣。

这一套事君之礼,即是忠君之行,处处显露出对君主的尊敬。

君王任命使用臣子必须遵守一切礼仪,臣子侍奉君主必须要忠心耿耿。历朝历代天子与臣子们日常相见、出入、揖让、登降、听朝、议事、宴飨(xiǎng)等,都有相应的礼节规范。君王不能违背礼制,贤能之士也不会接受君王的无礼召见。

孔子所行事君之礼,以及提倡恢复周礼,推行仁道,归根到底是为了使社会从分崩离析中走向团结统一。

[读后启示]

现代,君主制已不复存,君臣关系也随之解体了。人民当家做了国家主人,官员、政府的职责成了为人民服务,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爱国爱民等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君臣关系虽然不存在,但仍然有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需要适应新时代的伦理规则,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