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尺度》|读书
开智学堂出了本新书,一直在关注开智学堂在弄什么,所以就买来看。
书看完了,有些遗憾。
十几篇文章其实是十几个人的演讲,讲的是他们所以成功/最有价值的人生经验,但是我却觉得很鸡肋,收获不大,可能是因为很多内隐知识并不显现,又或者因为不是在现场与真人交流,感觉差了点什么。
对比我在看的《文明之光》,在很长的历史跨度下讲述文明的进程,系统化地阐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顺着作者的思路,很容易得出“文明而非个人荣耀才能跨越长时间周期”的结论,这和书中一位作者提及用10年乃至二十年的跨度去思考人生的方式不谋而合。不过用一两个个例、借用电影桥段甚或武侠小说来做比喻,就算我认同作者的结论,也难共鸣。
另一个问题是书的系统性。虽然编辑成了尽量统一主题的一本书,但毕竟是不同人的思想,有的人也许看出了思维碰撞,在我,只感觉并不成体系。
相对来说,我还是喜欢读阳志平老师自己写的文章。他对知识体系的划分和理解也在指导我近期的读书计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4706/f47cf126759884eb.jpg)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另一位读者的书评,得承认她看到了很多我没看到的东西,带着认同去读书确实收获更大。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看看。不要被我一篇文章障目。
虽说收获不大,还是写了两张术语卡并收获一片书单。记录在下面。
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
最初对同侪压力的理解是人们迫于集体的压力随大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本书中有了新的体会。同侪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善加利用可以益处多多。真正自律的人毕竟少数,大多数人有意或无意的随波逐流,如果你选择一个积极的圈子,自然会推动你前行。关键是要选好圈子,如果你的圈子里面只有你最厉害,那么你该打破舒适区,走出去了。
内隐知识
内隐知识相对于外显知识而言,它比后者更深更广也更为重要。开智学堂崇尚学徒制,强调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最好的方式是进入到成熟行业里当实习生,习得手艺,更习得高手的思维和行事方式。和同侪压力的概念交叉来看,一个人所处的圈层真的是无比重要。
不过,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积累和迭代都会有问题,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来打破这些壁垒。
书单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
情绪
give and take(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教养的迷思
12个明天
人类简史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风沙星辰
真实世界的脉络
论对话
第二自然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心智:认知科学导论
语言与人性(史蒂芬平克四部曲)
为孩子重塑教育(most likely to succeed,托尼.瓦格纳)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丹尼尔·T.威林厄姆)
很喜欢简画生活(一个“画”书的公众号)的那句话:本文内容受启发于书籍的部分章节,只有您阅读原著,才能提炼对自己真正有益的观点。阅读原著,思辨,行动,改变你的人生。书中内容很多,取你记忆深刻的那点,用于生活,就值了。
我的读书文章也是如此,我把一本书中让我记忆深刻的点转述给你,因为转述,这观点就打上了我的烙印,而属于你的珍珠或许还藏在书里面呢!
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