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听课(9)听王文丽老师《明锣移山》整本书阅读
我很喜欢王老师这节课,王老师用她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聊书、聊生活,悄然之间把图画书蕴含的道理渗透到课堂中于无痕。同时,这堂课中的讨论的七个问题,逐个递进,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传递给了学生生活的启迪。
上课伊始,王老师从图画书聊起,了解学生对于图画书的印象。这会儿,我也在心中思考,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图画书,会发生怎样的碰撞?学生能否产生对图画书的兴趣?我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听起课来。
一、聚焦绘本,了解主要内容
王老师此时,聚焦了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请学生思考《明锣移山》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引出对结果(山是否被移走)的分歧。
而后,再让学生深入走进绘本,一页一页地读。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明锣移山的原因、聪明人给明锣出的四个主意以及故事的结果。至此,学生已经对绘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了解,接下来,王老师就开始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了。
二、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王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聪明人聪明吗?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是有话可说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一步步引出明锣处理问题的四种方式:粗暴、威胁、讨好、改变。
有了第一个问题的铺垫,第二个问题:聪明人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明锣?的引出就特别自然了。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分别指向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觉得最巧妙的是王老师询问学生生活中是否有不快乐的“山”。这个问题直击学生内心,也让学生能够直面自己。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王老师从《明锣移山》链接《愚公移山》,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故事的异同,最后再来评价愚公这个人。
这七个问题,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说,更让学生寻找依据、说出理由。同时,王老师也在交流中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三、拓展《愚公移山》艺术形式,提升文化自信
这个环节,王老师从《愚公移山》的艺术形式讲起,再拓展毛主席题写的愚公移山改变精神,最后再引出《愚公移山》的歌曲。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愚公的精神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四、链接生活,思考想做明锣还是愚公
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想做明锣还是想做愚公?告诉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给学生生活的启迪。
听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图画书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给小朋友看的,更是给我们每个人看的。倘若我们再遇到生活中的大山,我们也可以像明锣一样,学会改变自己,我们也可以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
生活本身就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总能够嗅到它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