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66-为什么群体活动中总有偷懒的|20190810
相信你也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参加过拔河比赛,但是在比赛中成员使出的力气,是否等于他们各自参加个人拔河比赛所使出的最大力气的总和呢?「抛开成员互相影响的因素,假设集体拔河比赛每个人都能够发挥最大力气」,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集体拔河中一定有人偷偷省力气了。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这一讲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其实拔河比赛的问题在很多年前就有人观察过,于是心理学家组织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参与者以为自己是和其他人一起拉绳子,但是实际上只有参与者自己一个人在拉绳子。实验结果发现,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自己一个人拉绳子,所使出的力气比在集体中要高18%。这种现象也在拉拉队等其他气体活动也都非常普遍。「即使是拉拉队长也会有社会懈怠现象」。但是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鼓掌的活动中,即单独鼓掌也和他人一起鼓掌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懈怠,他们认为自己在两种情况下的努力程度是一样的。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认为**:所有人都同意发生了懈怠,但是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制造了懈怠。**「这锅肯定没人背」
在群体中人们会受到搭便车的诱惑,这也是导致社会懈怠的一个直接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评价体系中,个人的努力被混在群体中,所以个人尽全力的动力缺失了。
针对群体懈怠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的实验的方式的到以下结论:
欧美国家「个人主义更多」的群体懈怠比东亚国家「集体主义更多」更多。
男性的群体懈怠比女性多;
针对这些现象也发现了解决的一些方法「供参考」,
营造集体认同感有助于降低群体懈怠;
引入更多针对个体的评价有助于降低机体懈怠「这个超有效,但是要慎重使用,有可能会有其他副作用。是药三分毒」
针对群体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更多关注对于每个人自己和所在的组织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个人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在直接使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内容。「有兴趣可以去得到-李育辉老师的组织行为学,有很多非常硬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