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看见》,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01-31  本文已影响164人  程宜家

文|程宜家

我们终将浑然满分
有些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高三那一年,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忙碌的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和宿舍。繁重的作业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考不上的心理压力。

在那个时候唯一的消遣和可供阅读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下面边角的小笑话。那个年代我们义无反顾的把头埋在书海里奋笔疾书勾画着未来,我们也在贪婪的幻想着梦想。

每当数学晚自习,我就在桌子下面偷偷拿出柴静的看见一遍一遍的翻看《看见》这本书。我敬佩那个瘦小的柴静,我敬佩那个炽热却又勇敢的柴静。初读《看见》,我以为它不过是一部记录央视记者十年成长历程的书,而后的每一次翻看,都引发起人心的一次牵动与思考。

最初听闻柴静这个名字,不过是偶然从新闻的角落里听到的关于她是在央视工作十年仍旧在北京租房住的最穷主持人。后来慢慢翻看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它。在那些个为梦想奋战无能为力的夜晚,读着那些灵动跳跃的文字,好像从那里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并不是因为与作者的自身经历有何相似之处,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历程中,不管经历过什么或者没有经历过什么,总有相似的心路可循。面对压力与迷茫的逃避和软弱,我们想过放弃,想过去寻找一个安逸的轨迹。

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渐行渐远的路上,渐渐把自己包裹的越来越紧密。最终妥协于这个社会,屈服于千篇一律的生活。而柴静,她一次次的去探寻,去走进自己的内心,也走进了更多人的内心。

“想要看见,就要从蒙昧中挣脱双眼。”独立与思考的字眼久久在我脑海中徘徊。它们意味着不附从于别人的观点,认清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听从我们内心的声音,坚持我们自己的想法。

“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像那年的高三,没有人会知道我曾经一次次的考倒数,徘徊在成绩单的最底层。没有人知道一个人成夜成夜睡不着,内心无人言说的焦虑与痛苦。

但是只有自己会记得,教室里空无一人时自己守着那微弱的灯光抄写错题本,维持着成绩排名那不堪一击的自尊心。也许很多努力看起来都徒劳无功,但只有自己会明白努力过问心无愧的心安。

如今的柴静早已褪去了早先的稚嫩与青涩,在许许多多个误解与反对的声音中,始终保持着沉默与微笑。而谁人知道这些沉默与微笑的淡然背后中却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人活着只有痛快加独立才有意义,只要你有笔,谁都拦不住你。”后来再回过头去反观那些曾经无法割舍、无法放下、无法握手言和的事情。那些浮华,那些期待,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给出最公平公正的判断,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与那些期待。所以,当下。我们能够做的,只能是全力以赴做好自己。不犹豫,不闪躲,不后悔,不等待,不期盼,不苛求他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努力成长,静静等候春天的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