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永澄老师一起《跃迁》创业读书

《跃迁》如何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2017-12-18  本文已影响141人  4fae36564e51

文/垚

引言: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这个世界不缺聪明的人,也不缺勤奋的人,但聪明人不一定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最后也可能一事无成;勤奋者也会因为只是勤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碌碌无为。为什么有些人努力就能收益百倍?为什么有人努力,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压力和焦虑渐渐地压迫着你。

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努力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那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把思维模式“跃迁”到高手级别。

《跃迁》的作者是古典。是的,你没看错,古典是他的真名。他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是这个圈内的高手。畅销榜单上《拆掉思维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也是他的著作。《跃迁》这本书可以让你如何在这个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的时代让自己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

还能让你得到:①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②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跨越式成长。

什么叫跃迁?

过去的两千多年都是“记住知识“,而就在近二十年内互联网的时代,把信息知识都交给电脑记忆,这种新的认知方式突然成为主流,这种跨越式,没有中间状态而非渐进式的变化,我们称为“跃迁”。

本书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本书。

1

网络、人工智能对于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竞争力的改变,在未来时代,我们该抓住什么趋势,又应该规避什么样的风险?

作者提出现今的三大趋势:1、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2、联机的独立思考;3、人机合一。

这三大趋势意思就是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慢慢地,我们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而后就会以某种方式突破瓶颈,从底层的认知跃迁突破为能力跃迁,能力跃迁突破成能级跃迁。

最近火热的新媒体就是公众号了,很多人把时间都用在刷朋友圈和公众号上,看到一些不实的消息,不加以思索,信以为真,朋友圈疯狂地转发让我们以讹传讹。而这两种情况都让我们成了新时代溺水的人,一种是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第二种是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微信有一个“有书”的公众号,内有一个《学会写作的29天魔鬼写作训练营》,他建立的写作群是一个很好的群体协作模式,你在群里提出问题,一群人帮你解决问题,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点评对方的文章,收集反馈,让双方的写作水平互相提高。但有种人他不参与这种模式,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单机思考者,这是第三种时代的溺水者。

所以不想在这个时代成为溺水者,就必须掌握管理注意力、判断信息、和陌生人社会协作的能力。

2

在这个时代,该如何识别自己身边的机会?以及有了机会以后,该如何守住机会,保持不败。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什么是好的战略?

好的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二八法则),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以上这段话你怎么理解?

假设你现在正在学习写作,有两个方案给你选择,A是你自己去看写作书;B报名参加名师级的写作课程。

如果你选择A方案,市面上的写作书林林总总,让你眼花缭乱,有的书给小学生看都没有什么意义,你依旧按照以往的经验写,我想你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如果你选择B方案,参加名师的写作课程,像刘主编《29天魔鬼写作训练营》。

在这点你可能会质疑,名师不也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么?难道刘主编天生就会写作?

要了解刘主编他跟我们不一样,他以往的职业就是需要写作,资深媒体人,他的过去在这个领域就有不俗的积累,他早已是这个细分领域占据头部的人。还有咪蒙是《南方都市报》编辑,六神磊磊是新华社记者等等,这些都是一群已经不停地思考和写了很久的人。

现在学习写作是一件很火爆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现在才开始,很多人都是出于“再不进入就来不及”或者“我也捞一把”的焦虑,殊不知,以焦虑开始的事,往往以焦虑结束。

古典在本书中强烈的把这句话强调了三遍:“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

古典不是说写作不好,他认为写作是件好事,写作是未来的核心技能,也是一个自我表达、自我修炼的绝好方式。但如果目标是希望赶上内容营销、知识产权这波热潮,自己掂量一下。

处处都有机会,很多都不属于自己。

说回正题,名师把十多年来的写作经验传授于你,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也学到了写作精华,这相当于用了二八法则来干这件事。再来说他的写作群,每个群都有助教,助教就在普通学员里招募班干部。全班七十个人,班干部就只有四位,你积极主动地去争当这个群的班干部(小初级头部),接着身为班干部的你享受后台的福利,比如助教给你开写作小灶这样的,这就是头部红利了。

接着,你又进入了优秀作者群(初级头部),这个群里的学员写作水平都比普通学员好的人,你的资源和视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初级班结营后,能坚持下来的同学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接着报导师班,导师班这个我称为是小中级头部,现在我就在这个位置。我是二期学员,但我推迟了一个月,参加的是第三期导师班。我看到二期的同期学员,有不少优秀的同学成为了三期助教,跟写作班的领导层联系上了。

导师班群,他让我的资源更丰富了,还能收到征文公告,是可以投稿赚钱的。有实力再接着往上走的人,我估计会有更大的奖励。

网络竞争尚且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应该如此,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想一步登天,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小山头,这个小山头会给你全新的资源和视野,然后再抢下一个大山头,最后是山脉的顶峰。从自己身边的头部做起,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当你成为头部的时候,你的优秀肯定会引来很多追随和模仿者。那么你保持自己优势就是专注。长期盯着一件事情来做,一直把事情做绝的专注。对弱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进攻策略;对强者来说,专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3

如何应对学不过来的知识焦虑

当今社会的资源很丰富,知识海量丰富的超出我们的能承受的范围,如果不加以选择,我们会淹死在书海里。所以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努力要对的方向才会有收获。

作者提出阅读的知识信息源分为1、2、3、4手,那该如何分辨?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如:1993年,埃里克森发表的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

如: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出了本《刻意练习》。埃里克森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而且刻意练习还和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戏。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能力比较低,所以加入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发表的论文,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只是抓取“一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一时风靡全球。

他在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而是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到超凡。”

努力使卓越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但1万小时并不是成功的真实路径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大部分公众号、头条)

如:有无数公众号、人生导师、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1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方式。

成长之旅、1万小时的诀窍、1万小时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这是第四手信息。

阅读最好的方向就是找到知识源头,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越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顺流而下,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就越多。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其功力的少读书(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难度适中知识),针对性的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认知性阅读、知识性阅读、娱乐性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再来了解努力学习又学不好的原因,这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你讲得真好。看了一本书,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什么都讲不出,就是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豆腐脑。

怎样把知识变成知识晶体?

就是学会关联、树状、序列、数据,这些东西能让你叙述的能力,这需要大量的观摩和练习。

总结: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力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自己进化成终身提问者。建立“问题树”,以问题为中心,基于问题而学习,联机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目标更清晰。

设计自己的IPO。

I:输入问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P:解决问题(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O:输出问题(输出倒逼输入)。

最后检验输出的最好方式就是与大众分享,因为这样能得到信息反馈。要把知识成为产品,而不是自嗨的收藏品。

自下而上: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4

学习高手“破局”能力,成为看得更远和看得更透的思考高手。

这一段,是前面所有章节的跃迁——我们要谈一个终极的高手能里,就是“破局”的能力,也就是系统的能力。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更大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人之小,也并不是品格的低微、智力的稀缺,而是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和系统之小。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无解的问题,像佛陀说的来来回回,因因果果,循环不断。可以发现“轮回”是一种人被困在复杂系统中的绝妙隐喻。在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佛陀指出的“轮回”现象:

如:穷着越穷

“忙—乱—忙

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

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

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穷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个一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引入一些导师、咨询师帮助你思考也是个好方法。总之,你要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小循环抵消这个穷困循环 。

正循环的行为,比如好好学习和锻炼身体

“学习—成长—增值—学习;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正循环

道理如此简单,但是为什么还很多人陷入负循环中?

因为短期感受和长期受益总是相悖,短期感受会让你在当下感觉很舒服,而长期受益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

当你体验一个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就要警惕起来: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是什么?

想要成为一名能破局的高手,成为一个名系统思考者,那么你能养成的最好的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如果忙得没时间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觉得更忙呢?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搭建新的回路。

第二个思维习惯是瞬时间搭建正循环: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的创作?

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正在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我们的人生开始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的回路,而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也会慢慢停止。

5

跃迁者的心法: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开放而专注的九律

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的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对水平没有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站在更高的角度,发现和专注自己的独特之处。

专注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迟钝而有趣”七律

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不追求热点,等要点浮现。

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多远,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的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超然。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说了这么多,我的书评只能让你窥见《跃迁》一部分精华,本书没有一篇废话,实用性很强,也烧脑。但会让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跨越式的成长,我建议书友们把这本书买回家,细细读、反复读,这书是难得的好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