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纵横才更有意义
第一时间就买到了傅老师的《哲学与人生》。用一周的时间就读了两遍。第一遍是精读,每章每节都认真地看过,看到有趣的地方,有意义的地方,做好记号,写下评语。第二遍是略读,将每一个划下记号的地方认真地再读,回想品味一下。还想再读第三遍,第三遍我是想把每一章节,用思维导图来勾画出整个章节的脉络与框架。即便如此,每当看到书中的内容还像是初识一样,先生的书真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令我等赞叹不已。
看先生的书始于十年前,那时我35岁,从第一套解读(解读易经、解读论语、解读道德经)系列开始,就已经为先生的学问所折服。在网上还完成了《解读易经》、《解读论语》、《解读道德经》等视频课程的学习,逐渐对国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喜欢在工作中引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在遇到需要一般决策的事情之前,都会用数字卦来看看未来的前景。在重大决策之前,用筹策来进行占卜一下。这些都源自于先生的《解读易经》、《易经入门占卦解卦》以及相应的视频教材。关键是每次的占卜都能够获得应验。也许这也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也许是一种巧合。
逐步逐步看了先生很多其它的作品,包括《国学的天空》、《国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孔门十弟子》、《谈》系列、《讲》系列、《译解》系列等等。近两年,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源自于先生翻译的一本书《四大圣哲》。以及先生在《得到》开设的《西方哲学课》。可以说我所了解的东西方哲学的精髓,都是源自于先生的教诲,先生是我的东西方哲学的导师。与先生不同的是,先生是先读西方哲学,再读国学。我是没学过国学,在先生的引领下,能够进入国学之门。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又在先生的引领下,踏入西方哲学之门。先生的学问如数仞宫墙,得其门而入,见宗庙之美。
在《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中,先生介绍自己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参考了400多位学者的注解,我不觉汗颜,因为自己也经常和其他人吹嘘自己曾经看过至少10余个版本不同论语的注解。其他作者的注解,可以丰富对国学的理解。但总体感觉还是先生的最深刻、最透彻。举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国学微信群里面,大家提到绘事后素这一成语的意思。有形成两方不同见解。一方认为是在白色的布上画上颜色,一方认为是在最后画上白色的颜料。互不相让,我实在看不下去,然后就讲傅老师对这个绘事后素的注解,发到了群里。还有人不相信。于是我回到家,将这段话用马克笔划下来,拍下来,发到群里。终于鸦雀无声了。
在工作中、生活中与人交往。经常被人误解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还有的时候,被人称为很有书生气、儒家的风范。我想这可能是自己价值观的体现。总结出来就是待人真诚、遵守礼仪,经常和自己的同事分享一句话“讲实话的成本是最低的”,也就是对待客户、对待朋友、对待同事,要用真诚的心去面对。
先生的书中写到,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大学》中诚意一章,有三个重点,“毋自欺、自谦、慎独”。《中庸》第二十二章,“为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按照先生对于判断一个人算不算儒家,有两个方面。外在表现,1、尊重传统,熟读经书,积极参与传统活动。比如各种传统节日,一定是用传统的方法。比如在9月28号到孔庙祭拜孔子,对父母孝顺。2、关怀社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哪怕是没有收益的,所谓公益的事业。其实做公益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益。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关注民生。3、重视教育,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用儒家的思想来教育 ,有机会就传播国学文化知识。内在思想,1、人人都“可以”成为君子,2、人人都“应该”成为君子,能成为君子,一定会“影响”别人也成为君子。 关于人生志向,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恐怕是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境界,古今中外,能够称得上圣人的也只有两个半,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其中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非常欣赏傅老师对儒家思想的概括,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就是自己要约束自己,在说话和行动方面。要用利他原则来对待他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更加能体会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更好理解,不追求很高的享受。能简单尽量简单,不买奢侈品。对神明要敬,平时要祭拜祖先,到各种宗教场所场合不乱说话,遵守相关的规定。 儒家思想已经深入骨髓。我确定,我自己是一个儒家弟子。
近些年又看了先生的西方哲学的书。特别是通过得到专栏的《西方哲学课》。系统地了解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与人物、主要的思想。比如苏格拉底的反省、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亚里斯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还有斯多葛主义、犬儒主义、享乐主义、存在主义。西方哲学更倾向于系统思考。正如先生在书中写道。“培养思考习惯,不要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要在不疑处存疑。”特别是先生提到,说到学习哲学,会让我们感到天地无限宽广,判断自己是否在进行哲学思考有三个标准。1、澄清概念,2,设定判准,3、建构系统。这个太了不起了,学习中国哲学的时候就没有这么体系化。
我觉得我的价值观应该是以儒家为根本,以西方哲学为方法。先生在书中说道,中国古代帝王专治,实际上儒家早已被利用,成为巩固统治的最好帮手,统治者主要采用法家的手段来治理百姓,用4个字来形容阳儒阴法。通过看先生的书,就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是古时候的学生,没有办法比拟的。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用一生的成就与财富换取同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我想,我都不用一生的成就与财富。通过看先生的书,就仿佛与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进行沟通、听教诲。
书里面有很多处体现了先生的有趣。 1、先生说,在40多年的哲学教学生涯中,听到许多同学抱怨,说接到台湾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欢欣鼓舞,放榜后一看是哲学系,全家哭成一团。 2、学习逻辑后,说话要设法避免违反逻辑规则,我有一个朋友结婚十年,有一天他的太太跟大家抱怨,结婚十年从来不洗碗,这个朋友慢条斯理地拿出一个笔记本出来说,某年某月某日我洗过一次碗。 3、先生的哥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就是喜欢收藏国外旅馆的玻璃杯,陈列在家中的酒柜中,每到一个酒馆,要求酒店将玻璃杯送给他当纪念品,有的旅馆很大方,有的旅馆很小气,只能花钱买,有的旅馆既不送也不卖,他只好离店时冒险带一个,家里的酒柜摆满了各种玻璃杯,灯光一打熠熠生辉,后来碰到大地震,有个酒柜倾倒,辛苦收藏的玻璃杯全部破碎,正可谓“多藏必厚亡。” 4、什么事不迁怒,就是对张三的怒气不发泄到你身上。教书40多年,总算学会了颜渊的一半,即不迁怒,却还没做到不贰过,记得年轻时有时会在上课途中与出租车司机发生口角,到教室时余怒未消,先把学生教训一通,学生们都感到很冤枉,可见当时我的个人修养还不够,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总算可以不迁怒于人了。 5、古今中外对美的判断各不相同。有一次我去某地讲国学,接待我的是两个单位的职员。有4个人陪我一起吃夜宵,其中一位男士为了对另两位女士表示善意,对我说,傅教授,你很幸运啊,有两位美女来接你,但他随即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说,两位美女环肥燕瘦。偏偏有一位女士长得比较丰满,她立刻翻脸,还非说是指谁,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最后不欢而散。 6、在书中多次谈到关于音乐。比如泰坦尼克号,小提琴曲《更近我主》,马塞尔的启蒙老师是巴赫的《受难曲》,《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等。 7、先生还喜欢看画。在荷兰,看美术馆,有一次,三个小时要看60幅名画,那只能走马看花。但是,有一次,美术馆整修,只展出一幅画,用三个小时认真欣赏一幅画。反而让先生更加悟得,“少则得,多则惑。”
再读《哲学与人生》,特别欣赏先生关于纵横人生的观点。先生说道,儒家绝不是只关心现实生活。教书、做官、造福百姓只是儒家横的侧面。“善、信、美、大、圣、神”的人生六境,体现了儒家综的侧面。作为“天地之心,五行之秀,万物之灵”的人,每个人都是宇宙神妙的产物,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只要真诚地将此心存养存扩,生命就会抵达与整个人类合而为一的神妙境界。儒家要注重人生的横侧面去关怀社会,希望将自己的能力推广出去,照顾更多的人,也要注重人生的纵侧面,仍要对天(超越界)负责。 人的两个方向,横向是到过多少地方,认识多少人,做过多少事。纵向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扎根,即人生的高度和深度如何?
想起一个名词,T型人才,该类人的知识结构,横向如同T字的一横,在一生中有很多学到的东西,但有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深入学习,最拿手的学问或技巧,那就是T字的一竖,如果能有多条竖,形成π或其他,那就是属于纵横人才了。 看了先生的书,深刻体会到先生的纵横思想,人生当纵横才更有意思,今后不仅要多看世界、多接触社会、多做事情,而要做出业绩来、做出风格来、做出影响来,感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