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
一年四季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飞快脚步,但回头望去,已经渐行渐远,对儿时的记忆有的已经模糊,像是在梦里走来。不知不觉,2019年来了,年关将至。
儿时的年味仍然记忆犹新!我家是在一个林场。那时候一栋房子住了6家,大门挨着大门,出门就和小伙伴们玩。家家都是好几个孩子,那是真热闹。过年了,我们盼着穿新衣,吃糖果吃好吃的。
年味十足。进入腊月,家家都准备过年,这时候开始拆洗被子(那时候还没有用被罩的),做新衣服(那时候卖布的多,成衣少),到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要吃饺子,买灶糖,母亲要给灶王爷送行,要燎黄纸点香,嘴里默念:灶王爷,这一年您也没跟着享福,今天您要走了,吃块灶糖吧,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磕头礼毕!这也许是母亲大家族的信仰吧!进了腊月至整个年只能说吉利的话,不能说诳语。
那时候不是什么都能买到,商店卖的东西都要票,一年卖一次糖、一次苹果、过年了卖一次肉和鱼。后来勤劳的人就养头猪,到过年就杀了吃肉,我们家后来年年都养猪,杀猪的时候把老乡都叫来喝酒、吃肉。亲近的还要送一条子肉。陆续吃完这一天,剩下的肉和下水就过年了!
那时候过年串门都是拿槽子糕、水果罐头,肉罐头都少。我们都不敢吃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为东西稀缺要留着串门,后来有一次发现桃罐头里的水没了,只剩下桃块了……以为那罐头质量不好,串门来回转手漏了——因为盖子很薄的一层铁皮,很多年以后才知道是小小弟把罐头汤偷偷喝了,他顽皮没人想到,只是后来他自己说了,哈哈,那个年代这也是一种超前聪明吧!
小年开始扫房,蒸发。蒸发就是蒸馒头、豆包、包子、枣糕。母亲会蒸一个大大的枣糕切成一块一块的,还有一个小的留着正月十五吃,还有枣卷子,反正是蒸好几天 ,把正月十五之前的干粮全部做好,十五之后才蒸生的。记得年年都蒸一大袋子多。到二十八九时开始过油,炸丸子、焦叶子、炸鱼。当然还有烀肉,那一锅的肉骨头飘着诱人的香味,久久飘散很远,这就是年味,那肉汤炖出的酸菜粉真是美味极了!那时交通不这么发达,每年秋季产的土豆白菜就是一冬天的菜,每家都腌制一大缸酸菜,开春就吃完了。那时候猪肉炖酸菜在加点粉条真的就是好吃的美味!现在在也没有这种景象了,也没有那么一大家人口的,更没有腌那么多酸菜的了……
儿时的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开始贴对联,那时候都是写春联,写福字写春子,还有抬头见喜、猪羊满圈等。父亲把大红纸裁好,墨汁弄好,母亲准备好熬好的浆糊,父亲就把带着墨汁香味的对联贴上了大门,然后是屋门,屋里贴上了大福字,红红火火过大年啊,我们也心心念念的有了爸妈准备好的新衣服,还有鞭炮……还有心心念念要吃的糖果,过年就是我们一年的期盼!什么事一声过年时,那就是个盼望啊!
除夕晚上的鞭炮声响很久的,此起彼伏,家家都在辞旧迎新……一直到初一下午才停。这三顿饭的,两顿饭的,不定点的鞭炮声是年味的一道景色!到十五的烟花,花灯节,真是回味无穷。
儿时的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除夕的晚上团圆饭。这一顿饭,有肉有鱼有菜,平时不舍得吃的今晚都会有。必有的就是饺子!说心里话,平时不舍得现在都有了,真觉得有点腻的慌,一大家围坐一桌,真是喜乐融融啊,母亲要给填满饺子,不能说:吃饱了、不吃了等话,这是不吉利的。碗里必须留下一两个或多个,预示这一年吃的富富有余!锅里也是天天都有包子饺子等食物压锅,就是不能空着!一直过了十五才停止。
除夕夜就是守岁,肯定是熬不了的,夜里还有一顿素馅饺子,预示这一年里开始就食物丰硕,素静、平安!我们被叫醒,有时是不醒的。
拜年。除夕过了零点吃了夜饺子,就迈进了新的一年,拜早年就陆陆续续开始了,天当然是黑的。不停的有人来,父亲带着我们也去挨家拜年,互相祝福!真全是满满的祝福!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算结束。接着就是串门,正月十五前后开始串门……我们家老家是山东的,父母是支援边疆才来到东北的,老家离的远,亲戚少。都是老乡,朋友,过年时都得串串门。
儿时的年味是那么的浓烈,想挥都挥之不去。岁岁年年的轮回走过几十个,在也找不回去,那些难忘的一幕幕。只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才有这种童年!
儿时的年味|挥之不去的记忆感觉现在的年不如从前的味浓了,因为一年四季甚至每天都可以穿新衣。现在物质繁多丰富多彩,想买什么都有,更没有那么多大家庭了,没必要准备那么多年货。对联也不用写了,住楼也不需要那么多了,买买就成了,省事!团圆饭也园不了,由于各种原因。是味淡了!
回忆儿时的一切,真的很留恋!
社会在进步,比那时生活好了,各种环境都改善了,但中国过年文化依然没有改变!愿2019让我们会更好,更进步!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