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蔓延:从《小丑》与《寄生虫》看网络暴力
戴锦华教授从2019年全球热映的《小丑》入手,观察到了当今社会戾气的蔓延。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典型的好莱坞风格,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奥斯卡短名单中成为仅次于《寄生虫》的大满贯之作。这引发了戴教授的思考:为什么一个“反社会人格”的角色能够制造如此巨大的、全球性的商业成功?这其中又与网络暴力有何关联?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影中的小丑角色。小丑原本是DC宇宙中的反面角色,但在这部电影中,他摆脱了与蝙蝠侠的相对叙事和意义结构,成为了主角。在影片中,小丑被设定为一个被侮辱和损害的小人物,除了仇恨、愤怒和敌意之外,他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涵和价值。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角色,却引发了全社会的追随和仿效。
这种现象与网络暴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使得一些人在不担心付出代价、受到惩罚的情况下,肆意地进行攻击、诽谤等行为。这正是电影中小丑所体现的戾气的表现。正如戴教授所说,戾气既是指某种强度、浓度极高的社会情绪,也是指其无定向、无目标的躁郁、狂暴特征。在网络上,这种戾气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网暴事件、网络“战争”,到右翼民粹、宗教极端主义、种族主义气息的民族主义潮汐涨落,都是这种戾气的具体体现。
而与《小丑》相连的《寄生虫》,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这种戾气的根源。这部电影以图解、图示的方式展现了阶级分化和固化的事实,以结局中儿子的“计划”表明了反转与获救的不可能。正是这种阶级分化和固化,导致了社会情绪的紧张和戾气的产生。《小丑》中冲天的戾气,正是这一事实的社会情绪版。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戾气和网络暴力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警惕。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影响。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管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让人们养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小丑》与《寄生虫》这两部电影,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功,揭示了当今社会戾气的蔓延和网络暴力的严重性。我们需要正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警惕,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摆脱戾气的困扰,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