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子读书班的故事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54人  饶益有情

今天是《思考,快与慢》共读活动第4次课,出现了一个状况:yy语音直接平台的音乐5点按时响起,同学们都到了,而领读人永澄老师约半小时之后才发声,What’s

wrong?永澄老师讲了原因:昨晚写日更、看书,一直熬到凌晨4点多,然后稍事休息,迟到了。佩服老师的精力,领读期间思维敏捷如常,讲解依旧精彩,而由于这起“意外事故”,在领读快结束时,引发了学员“请老师早睡早起、保重身体”的各种善意劝告与老师的各种解释之间的长时话题辩论,结果现场成了一个老妈子带着一群老妈子的“老妈子读书班”,热闹而又充满温情。在双方各说各理,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高屋建瓴,指出了如何听别人说话的方法:不听结论,听感受,也就是不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这个人说话的背后动机以及听后的感受,老师很清楚,大家的劝告给他的感受就是对他很关心,话至此,正反双方的争论才算平息。之后,老师讲,一切都是选择,熬夜与休息也是一种选择,为了事业,让身体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老师很清楚为了什么这样付出。


看完老师和学员的对话,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老师清晰的价值观,深刻的自我剖析能力,还有为了事业,全力以赴的创业者形象,一个大写的服!我还看到了学员们也变成了一群老妈子,不,本来就是一群老妈子,只是今天才表现出来,真是什么人感招什么人,一个老妈子老师招来了一群老妈子学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呵呵!


除了上面的感动,永澄老师今天的干货肯定不少,比如:

1、每人人对自己的每个想法都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说这句话的动机什么,是不是捷径(启发法/思维吝啬鬼)在起作用。

2、通过本次检视阅读的收获,产生了强烈的冲动,要将本书关于系统1和系统2所有的特点、优点、缺点、适用场景等全部整理出来。

3、通过检视阅读产生问题,以主动阅读(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方式完成后面的分析阅读。

4、在学习本书时,避免启动思维捷径,要用作者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观点。自己在老师领读时,提了一个问题:系统1等于潜意识,系统2等于意识,可以这样理解吗?老师立即指出,我提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我承认,是为了将新的概念简化为自己已知的概念,是思维捷径(启发法)在起作用,所以,应用作者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想法,先将自己“什么就是什么”的想法放一边。当然,以我对佛学的理解,人共有8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6识,我们大脑日常主动思维的功能)、末那识(第7识,做主的心,可大致理解为潜意识)、阿赖耶识(第8识,不生不灭的那颗心),我对应了一下作者提出的系统1和系统2的特点,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系统1等于潜意识,系统2等于意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我会继续思考并在合适的时机请教高人。

5、在考虑一个知识、技能有用无用时,应该就当下和未来两个维度来考虑。

6、荐书:《如何解题》。

7、传播知识的方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再传递知识。这句话讲得并不清楚,老师会专文阐述这一话题。


我今天对共读最大的感受是,不是从老大那直接获取了多少知识,而是亲眼看到了老师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的方法、做事的标准、做出各种决策和选择的思路,还有一颗动力充沛的创业者的心,这些才是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也是最能调动我的镜像神经元的地方,向老师学习,学习老师最本质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思考方法、认知方式,找到根本后,慢慢来,持续做。正好有学员整理了老师的文章汇总,非常感谢,我会认真学习,并学以致用。


尹国岩

2017-7-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