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雨中、街巷:发现与思考
最近按照《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要求再一篇一篇的刷练习。
前几天开始,道昨天为止,按照隔一两天写一篇的要求,断断续续完成了第一个练习“让我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
《流年》是第一篇,通过书里“脑海里萦绕很久的一个事件或一次相遇进行描写”的提示引发的灵感。因为最初要求的本周内的事件是在没找到,而这件事,好歹是一年内发生的,不算太远,感觉也是有戏剧性,值得描写的。
第二篇《雨中》就是是更近发生的事件,是通过练习举例中的“因为气温下降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联想到的。
至于第三篇《街巷》,几乎可以说是黔驴技穷之下搜肠刮肚找到的题材了,非要说与书里的指导有关的话,可能是“发现自己本来期望的一次意义重大的会面、访谈或约会被取消”中除了最后两个字的其他部分吧。
如果说“不管多么牵强附会”地联系三件事的话,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都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并且都不是最近一个星期发生的事,其中最近的“雨中”也超过一个星期了。甚至其他两件事,一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那么结论应该是,现在的我缺乏生活。
或者说缺乏“发现生活中值得一写内容的眼睛”。这或许可以靠上一本《成为作家》里面的每天早上起来就写和每天选固定的一段时间雷打不动地写着两个方法锻炼。
一是获得无论如何(为无论有没有内容可写)都能顺利写下去的能力,二是在此过程中,或许能上午顺便增长“发现可写内容”的能力。
另外能想到的就是,其实记得“很久以前发生的事”和“记不清最近发生的事”这两件看似矛盾的情况,其实在一种情况下是统一的——老年人渐渐记忆变得差,似乎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我无意深究阿兹海默病的病理是怎样的。因为此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令我的记忆水平,恢复——或者说提高到我这个年龄的应有水平。
上面说的每天雷打不动写或许是个法子。因为这个是通过写作习惯的养成,督促甚至强迫自己更加多的留心生活——“最近的生活”。或许把平时对过去的缅怀、回忆的时间精力用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有效训练自己对日常生活记忆的加深吧——还有就是减轻对那样过去日子记忆的“过度”加深。
这篇文章不知不觉水了八百多字。虽然题目是按照练习的要求,完成的一个“发现与思考”,但如果思考都是这种“碎碎念”的形式完成的话,好像也过于廉价了。
接下来,就是需要更多的练习,固定写作的习惯如果完成之后,或许就能摆脱这种“思考”类文章没话找话、句不成文的窘境了。
灵机一动,这个过程似乎就如同一个孩子学说话。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还有自己稚龄的女儿说话由少到多、由零散到完整的过程。
我开始对这个思路有了认同,还有信心。
365天日更营 写作训练17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