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案故事(9)——皇清初鼎诗案维统

2022-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大彭

朱明的奇葩爱好之后,就到了诗案的集大成者——清朝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康雍乾的文字狱》的文章(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50075132/notes/94622113),要是有兴趣,可以看看。

说过的就不说了,咱来说几个冷僻的吧。

明末清初有一位大人物,叫钱谦益,鼎鼎大名。

早些年,鼎鼎大名是因为文章诗歌写得好,而且党附东林,整天一副忧国忧民的行为艺术范儿,因此还博得了秦淮绝色——柳如是的芳心。两个人泛舟太湖,双宿双飞,只羡鸳鸯不羡仙。

后来清兵入关,打到江南,钱谦益和柳如是相约投江自沉,要为大明殉节。

结果钱谦益嫌江水太冷,临阵脱逃了。而且一逃就逃到八旗营里——投降了。

刚投降那会子,大清朝廷觉得刚夺下江山,正在用人之际,更要给未降的做个表率,就大张旗鼓地重用钱谦益,让他在礼部任职。

从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人居然在礼部任职,这不是天天抽他丫的嘴巴子吗。

于是钱谦益自己做得也没劲,没多久就不干了。

不干就不干呗,这家伙又联络起反清的队伍来了,这真是左右逢源,敌我难分,最后落了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

他六十七岁那年,居然被牵扯进一桩逆案。

原来有个反清复明的志士叫黄毓祺,到处奔走联络组织捐款,钱谦益曾经投机过五千两纹银资助“革命”。

后来黄毓祺被捕,有人就告发说钱谦益也是反清廷分子,于是锒铛下狱。

好在黄毓祺是条汉子,即使受尽酷刑,也不招认和钱谦益有牵连。

你说没牵连不行啊,衙役们还指着这个敛财呢,于是翻箱倒柜字斟句酌地翻查钱谦益诗集语录,结果找出一长串罪证:

“朔风吹动九天昏,四壁明镫笑语温。”就是其中之一。

算了,不举例了,汉奸的诗居然成为汉奸革命的罪证,我也是醉了。

不过,好在顺治皇帝“宅心仁厚”、开国不久还需要收揽人心,而且黄毓祺坚贞不屈死于刑下,外加柳如是情深意重花财消灾,最后蹲了几天班房的钱谦益开释回家,不久便郁郁而终。

死就死了吧,到了乾隆修订史书时,却把他列入《贰臣传》,说他“两姓事君王”,算是给盖棺定论了,其所有作品统统列入禁书。

清朝统治初期,以维持稳定为第一要着,还算有点收敛,但是到了后来,那就老实不客气了,什么刀枪剑戟拐子流星,随便招呼都呼啦死伤一大片。

最著名的比如庄廷鑨明史案,查嗣庭“ 维民所止”案,曾静《大义觉迷录》案等等,每案都牵连甚广。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咱们还是捡几则有点文化的吧,毕竟写的专题是诗案。

当然,一说起清朝的诗案,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那句: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据《清稗类钞》记载,雍正有一次微服私访,在一家店里翻阅书籍.

这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有个书生随口低吟了这么一句,结果雍正当场下诏杀之。

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可见对于“清”与“明”的敏感已经深入骨髓,变成潜意识了。

也有人说此句出自黄宗羲的甥孙徐骏的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最后徐骏被判斩立决。

因为“清风”、“明月”这两个敏感词入刑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得连乾隆都厌烦了,最后不得不下了一道上谕说这两个词打有狗那年就有了,今后别再找这两个词的把柄了,朕视觉疲劳了,换点新的吧。

这才消停了,要不然您还想过清明节?早改清清节了。

另外有个苏州人叫陈鹏年,在官场上得罪了两江总督噶礼,于是噶礼就从他的诗集里随便找了首《重游虎丘》,就差点把他给干趴下了。

“尘鞅删除半向闲,青鞋布袜也看山。

离宫路出云霄上,法驾春留紫翠间。

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楝花风后游人歇,一任鸥盟数往还。”

噶礼说大清朝源自后金,而陈鹏年却说“金气尽”,分明就是诅咒大清气数将尽。而“一任鸥盟”指的就是孤悬海外的郑成功反动势力,还“数往还”!说明勾结了很长时间了。是个无间道啊!

再说一个呆子的事吧。

这呆子叫安能敬,看名字就不太靠谱,其实人家还真不是呆子,人家是童生,去参加科考。

当时科考有一种考试叫“试帖”,就是让考生做首五言诗,内容多是歌颂皇恩浩荡粉饰太平的马屁诗——那么多年了一尘未变。

安能敬考试时写了一首《赋得“人文化成天下”》的诗。

意思是:围绕“人文化成天下”这个主题,写一首诗,要求只能写诗歌,100字以内。

所谓“人文化成天下”,出自《周易》,原文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伦理道德,用教化推广于天下。

安能敬的答题纸交上去后,阅卷老师看到的是:

“浑庞俗渐远,焕采在此期。

满怀皆节义,人世大文垂。

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

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

在上昭大观,化神俗自移。

万民共瞻日,含哺鼓腹嬉。”

什么狗屁不通的诗歌,咱们实在欣赏不来,阅卷老师却看出门道来了,立刻上报说有考生写了首反诗。

这还了得,立刻革去功名,抓起来审问,最后还要上奏到皇帝那里。

当时的皇帝是中国留下诗歌最多的高产皇帝——乾隆,乾隆皇帝很认真,竖起重瞳的眼睛看了半天,又琢磨了半天,最后御批:

“览其诗,是不通,尚无别故,不必斥革,钦此!”

居然给放了!

这世道,诗案都病入骨髓,风声鹤唳,处处提防,人人自危了。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