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是生活本身
一周读一本书,并输出分享,的确有些难,但是自己承诺了的,铁定是要坚持了的。
所以这段时间都是看些写作方面的书,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文章例话》就是讲怎样写作文的书。
在《文心》中,叶老和夏老将写作方式融入故事中,这本《文章例话》选入了27篇文章,这些作者我们大多都很熟悉,他们的文章曾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如鲁迅、茅盾、巴金、朱自清、老舍、沈从文等。涉及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报告文学各种文章体裁,逐篇分析,从写作的立意、到写作的方法与肌理,引导着读者进行感悟和体会。
写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是为了消遣的,因为他有所感想,想要表达,便借助于写作。
不要把写文章看的很难,他只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因为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便写出了文章,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以前上学时学习过,这次又重新读了一遍,父亲的背影是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一个背影。因为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爱,父亲爱儿子的深情,所以写出了这篇文章。
这段时间伟星排长写电子书,因为他最近读了思维模型这类书,他想把他所读到的内容梳理分享出来,所以他整理了框架,就去做了这件事情,读完之后感觉很棒,一个好的文章,就有他不得不写的原因。
写文章在抒发情感时,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共描写了两次背影,第一次用了细致描写,“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他肥胖的身子往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在读到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这个画面,为了给儿子去买橘子爬上月台,显出努力的样子,容易和作者引起共鸣。
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漏着漠楞楞的曙色……”“顷刻间这周遭弥漫了清晨富丽的暖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这个情景继续带入了作者的感受,仿佛我们也置身于康桥,感受到了这如画一般的景色,也能体会出作者对康桥的感情。
苏雪林的《收获》,写了她在法国参加了一个采摘葡萄的事情,整篇文章并未提及自己“快乐呀快乐”这些词汇,却散发着清新愉快,满满的收获。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文学体裁,叶老都选出文章,一一进行分析,这些文章针对于中学生学习作文而作,但对于我们同样适用,认真跟着叶老去理解学习,重读我们上学时本应学习的经典。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