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庙庙”
文/罗文烈
在讲那些“庙庙”之前,先作点梳理: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
我觉得,崇尚宗教的国家,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三个特点:
一、地位高,信奉的人多。欧洲中世纪时,甚至还出现“政教合一”。今天的西亚,还有这种政体,比如伊朗(这里只是讲宗教的地位,那怕在形式上)。
二、宗教约束着社会生活。它调节、规范、制约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及一言一行。
三、每一种宗教内部,是一神论:基督教信奉耶稣,伊斯兰教信奉真主安拉,佛教信奉释迦牟尼……各宗教间界线分明。(在我国,佛教则是多神论。后面将述及)。
此外,入教有门槛,比如洗礼之类。
在中国民间,是佛教、道教占多数。顺带提一下:
佛教的庙宇叫“寺”。广济寺、华严寺、少林寺等等。杭州“灵隐寺”、峨眉山“报国寺”,以及我所在的大亚湾,有个“清泉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佛教庙宇。
道教的庙宇,叫“观”(读音:灌),或者叫“宫”。例如:白云观、太和宫、上清宫……惠州的罗浮山,是道教名山。它的庙宇就叫:冲虚观、黄龙观、酥醪观等。
佛教,是从古印度一带传入;教道,则是土生土长的“国产”。
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就是道教里面的神仙。
在中国,宗教呈多神论状态。
以佛教为例,在东南亚,只认释迦牟尼。但传入中国,就变成多神论。例如,除了释迦牟尼外,还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四大菩萨。
这里,还想多啰嗦几句:
前面讲到四大菩萨。那么,那个大肚皮,笑眯眯的弥勒菩萨呢?他怎么不和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等菩萨放在一起?
观音菩萨等四大菩萨,是已经修成的佛。而弥勒菩萨,是未来佛。
按多神论佛教的说法,佛国世界过去有无量佛 (例如燃灯佛)。现在呢,就是释迦牟尼及修成的诸佛。而弥勒佛,则是未来佛。
那么,如来佛又是那一尊佛呢?
“如来”,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是一种统称,不是指某一尊佛。
多神论,真的有点复杂。哈哈!
不仅如此。道家也是,道家有人以张道陵为教主,称为“张天师”;有人以老子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因此,一般老百姓,就有点稀里糊涂了。但也很适应。反正见到“庙庙”,就拜一拜就是了。
《西游记》里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白金星……也有观音菩萨,把佛教和道教,烩成一锅。但我们也并没有觉得,有啥不合适。它和民间实际情况,是合拍的。呵呵!
在开头,我尝试归纳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国家的宗教的三个特点,这是想对照我们。在我们这里,这些特点并不清晰。于是,底层民间的一些宗教活动,就呈现下面一些现象:
一、想的是一种索取,很实际。求神拜佛,花钱买香来烧,或者在功德箱,投点银子,其目的,还是求平安、求发财、求升官,求生个儿子……宗教在这里,只是多了个神秘色彩。
民间较少是通过感悟,真正规范自己行为的。
其实,佛家是讲“因缘果报”、“因果报应”的。播下什么种子,就结什么果。人们都想得到福报、善报,那么,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多做善事,不做恶事。这样,即使你不拜菩萨,其实菩萨也看得见。
二、由于宗教主要是在底层民间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五花八门的实用的、功利的现象,由此而生。除了比较气派的佛家寺庙、道家道观外,各个地方还“创造”了:
龙王庙、城隍庙、关帝庙、土地庙、夫子庙、妈祖庙、姜女庙……老百姓还有拜财神爷的(求财)、拜灶王爷的(衣食无忧)。还有送子娘娘(求子)、土地神、火神爷,以及令人敬畏的阎王爷……
这恐怕是一种很独有的宗教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