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入园适应进行时!
课程名称:入园适应进行时!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1006
主讲老师:傅丽娜
整理人:秋天的雪
校对人:棉棉
编辑人:毛豆妈妈
嘉宾介绍:傅丽娜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研组长
▶幼儿园高级教师
▶托、小、中、大四个年龄段的班主任工作
▶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年度考核优秀教师
课程内容
九月份新学期的开始,很多宝宝都入园了,爸爸妈妈去接送宝宝的时候,会不会在幼儿园总是看到一些哭闹的现象,心里总是有那么多的舍不得,也很担心、很焦虑。
我们的宝宝,从一个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分离。面对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伙伴,加上可能对活动的一些相对的不自由,集体活动当中可能出现了一些规则的约束。他们在内心里还是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陌生感。
那么,幼儿园适应问题,也便成了我们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宝宝进入幼儿园,有的宝宝的月龄是24个月(两周岁)进入托班,有的宝宝的月龄是36个月(三岁)进入小班。我们也会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孩子,他可能在入园的适应方面,分离的焦虑尤为明显。
我们的孩子在没有入园的时候,一直都是在家里的,由我们的成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照顾,孩子在家中有很大的依赖感、依恋感。
在心理学里,社会性的依恋是指个体和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和依赖,与社会依赖的形成相伴而产生怀念感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扶养者分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的情绪和行为,是个体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每个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首先,是情感上的依恋性。
大部分的幼儿在刚离开自己父母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分离焦虑现象,产生情感的恐惧与不安。这与幼儿的依恋性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习惯上的不适应。
幼儿在家庭中基本上都是自由散漫惯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都是属于个体。但是到了幼儿园,这里的作息时间都是统一的。这种习惯上的冲击,会让宝宝们感到非常大的不适应,从而产生了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最后,可能是压力感。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实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可能在家里面,生活自理能力很多方面都是由家长包办了,有的说我不会自己吃饭,要解小便不会告诉老师,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们一起玩。这种能力上的欠缺,都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而害怕上幼儿园。
在9月1日开学的时候,基本上在幼儿园都会出现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和现象也比较的普遍)。
“妈妈,妈妈,我要回家。”
“我要跟妈妈在一起,不要和小朋友,呜呜~~我要回家”。
随着哭声的渐近渐远,有的小朋友两只手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整个人都扑在妈妈身上一动也不动;有的小宝贝,他的手和脚死死地抱住爸爸妈妈的身体,一刻也不肯放下来。
每年新生入园的时候,教室里面都是哭的声音:有的高声喊叫,有的轻声哭泣,有的边哭边吮吸手指,有的拉着妈妈的衣角苦苦哀求:“妈妈,你别走。我不要你去上班”。有的孩子甚至会蜷缩在地上耍小赖。
入园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们冲锋陷阵,家长们肯定是暗自担心。由于长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很多家长、爸爸妈妈对幼儿园适应困难的问题都觉得习以为常了。
其实我们的办法一定是比困难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我要回家家——分离焦虑。
我们现在可以发现分离焦虑年龄段是越来越小。这个可能和我们的父母要职业相关,也有可能会和我们的一些早教的机构或者是一些民办私立的幼儿园可以收纳2周岁的宝宝进入托班,开展独立的、一日的幼儿园活动。
越是小月龄的孩子,他的一个适应期越长。有的可能一周,有的一个月,有的甚至两个月到三个月,甚至我们通过经验来反馈出来的,有的孩子可能半年还没有办法去适应幼儿园的一个集体生活。
我们的家长,也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一些入园的适应,爸爸妈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一种状态。
现在很多的机构,或者是公办的幼儿园、私立的幼儿园,在宝宝入园的时候都会做入园的一个适应。这个适应可能有一个过渡期。
这个过渡期,有的幼儿园做的可能是半天,亲子的维持一个月,可能宝宝就会比较容易过渡。还有的幼儿园,可能会有一个亲子的开放活动日。
在这个过渡期当中,爸爸妈妈会对幼儿园有一个简单的熟悉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会陪伴孩子。对老师,也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当我们发现孩子一个人进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宝贝们都是说的一句话:“我要回家。”
当我们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时候,需要独面对一个环境,他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首先,我们可能要了解一下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为离别焦虑。
幼儿对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熟悉以后又要与他分开,会产生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分离焦虑,一般都是在学龄前夕。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情况呢?
现在孩子生活的家庭模式会有很多。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会有老人过来照顾宝宝。但是在这些模式当中,有三种比较突显的,比较基本的模式出现。
1、 贴身侍从型。
我们的家长会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事必亲躬,总是会有各种的不放心。
我们会在孩子还没有产生问题的时候,会遇料到很多问题的发生,而事先做了很多很多的照顾,会做一些像孩子的小秘书一样的。其实对孩子也会有一些过度的溺爱(可能体现在老人照顾孩子比较多一些)。
入园以后,我们也会发现,老人可能照顾孩子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他都会尤为的不放心,对老师们也会有一些不停的关照。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和家里的是差不多的。一但会有一些出入,就会非常的焦虑。
2、无限放任型(比较突显的)。
现在很多的家庭,爸爸妈妈可能是80后,教育的观点都是比较走在时代的前沿的。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一定是顺其自然发展的(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长大的),不用去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教育,一些发展等。
在孩子入学适应方面,不会有过多的担心,只要送到幼儿园就好了。哭吧哭吧不是罪,哭好了,自然就适应了。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有办法。也就是说我们经常听到的 “不听老师的话,你就怎么样怎么样。”所以,这一类的父母对孩子,除了生活,有些不太闻不太问,小孩的发展比较放任自由。
3、关心尊重型(比较赞同、推荐的)。
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善尽抚养、指导和教育,能够尊重宝宝的意见,开诚布公,能够和对方、和宝宝交换一下自己的一些简单的想法。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过多的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对于宝宝们可能出现了一些错误或者是缺陷也是耐心的引导,说明为什么错,怎么样才对。
这个类型的家庭教养比较有耐心,更重要的是这个类型的教养方式的很多父母都是比较以身作则的。要从小孩子就能够做到,首先自己就会亲力亲为,身教重于言教。进入幼儿园以后,爸爸妈妈也会关心孩子的一些成长,会积极地进行一些引导。
不同的家庭模式孩子们的适应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也离不开孩子本身的经验和他自身的个性的发展。
因为现在很多的父母都非常注重0~3岁的早教开发。很多父母都会带上宝宝去参加各类的早教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和小伙伴进行交往,社会性的发展。这些活动当中有集体性的一些游戏,亲子的一些互动等等,父母都会亲力亲为的去积极主动的陪伴,这些陪伴可能对于幼儿去独立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时候,也会带来很大的一些帮助。那么,他的适应周期相对来说也会比较的短。
没有过早的进入早教的孩子,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和社区的一些比较年龄相仿的、同龄的孩子进行更多的接触,一起交流。
孩子的个性,其实对他的分离焦虑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的孩子,他比较活泼,进班以后,就会被一些周围的环境、游戏材料吸引,还没来得及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就自己去玩了。玩了一阵子了,可能才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老师哄一哄,就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
也有的孩子,他的性格表现的比较内向。有的时候会比较胆小、羞涩,他不一定会大声的哭闹,但是眼睛里,行为上都会表现出非常的伤心。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更多的一些关注。
我们会发现,影响分离焦虑还有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的巨大的变化。
1、生活规律的变化。
孩子在家中其实都养成了两到三年的一些生活规律,到了幼儿园又要有一些新的生活规律,孩子肯定需要有一个适应的。特别是我们这个是集体的,统一了他在一日作息时间安排,都会和家庭教养不太一样。
介绍一下,两到三岁公办幼儿园的一些大致的作息时间安排:
7:45——8:45 入园
8:45——9:15 晨间的自由游戏时间
9:15——9:30 早点心
吃完早点心以后,可能会有一个区域外的一些户外的小运动、小游戏或者是做操。
集体性的学习活动,会安排在10~15分钟左右。
玩好了以后,可以进行一些安静类的生活活动:小朋友喝水,上厕所等等。
10:50——11:30 午餐活动(小年龄段的孩子午餐时间是比较早的)
午餐完了以后,是安静的睡前活动了,安静的游戏一会儿,
12:00——14:30 午睡
两点半起床以后,是一系列的生活活动:入厕,喝水,吃点心等
孩子们适应以后,会有一些户外的活动或者是分式的一些小组的游戏。
2、习惯的变化。
比如午睡。
孩子在家里都是有成人陪伴,拍拍哄哄就入睡了。可是进入幼儿园以后,他需要独立的,一个人睡在一张小床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所以在这个方面他就有入睡习惯的改变,可能就没有成人的一个陪伴了。
3、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从家庭中的一种亲子的关系,逐渐的过渡到到幼儿园的一种师生的关系。
可能在家庭当中,我们可以一味的满足,但是到了集体当中,就有常规的建立。从家庭当中一对一,或者是四对一或者是六对一的情况,慢慢的到幼儿园以后就变成二对一、三对一。因为幼儿园是基本上保证两教一保的,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来照顾宝贝们。所以在这个方面,关系在不断的转变,孩子也是需要一个适应。
同时进入集体生活当中,孩子的要求也提高了。这些要求,其实源于两到三岁幼儿的一个年龄特点。
4、在两到三岁的孩子,他的思维是存在于动作之中的。另外,他们非常的喜欢模仿,非常的喜欢重复。我们会发现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会模仿小朋友、模仿老师。
5、孩子的词语发展的比较迅速,听说能力也基本的形成。
可能我们刚刚还没有入园的时候,很多家长在反馈的时候,我们的宝宝还不太会说完整的句子,或者是描述的能力还不够强,但是发觉到了幼儿园以后,词汇量一下子就增加了。
6、对色彩比较的敏感。幼儿园的活动当中会渗透这些课程的设计。
二、我的幼儿园——入园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尤为重要)
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在幼儿园里面,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合作都能够为幼儿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入园前,家长可以经常和宝贝们谈一谈,聊一聊幼儿园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对新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对幼儿园的生活非常的向往。等到孩子真正入园以后,要有一定的坚持性,不要因为心疼、迁就,就前功尽弃了。
爸爸妈妈们首先就要让自己焦躁的情绪放下来,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应该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的好处。
因此,家长在言行当中,需要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孩子们:“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地方,我小的时候也上过幼儿园,有许多的小朋友,还有老师很爱你们。”帮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
千万不能当着孩子面说:“你这么调皮,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好好的收拾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关起来”。
2、生活准备。
主要是指习惯上的,生活无外乎就是指孩子的吃、喝、拉、睡。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尽量的帮助宝宝们学会自己使用小勺子吃饭;与此同时,孩子也要学会用杯子喝水;夏季的衣服比较薄,短裤可以自己脱;有便的时候,要主动能够提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还能够自己到便器上解决大小便)。慢慢尝试的自己穿脱小鞋子等等
大人不要一味的去包办,可以抓紧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生活技能。
3、能力上的准备。
①有事情要学会大胆的告诉老师(这点很重要)。
因为幼儿园的班级(两教一保),老师面对的孩子可能是20个左右。孩子如果不说,老师可能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所以要鼓励孩子有问题,有事情要大声的告诉老师。
②在活动当中,老师叫到自己,要知道这是我。
③慢慢的要培养孩子掌握一些礼貌用语:你好,谢谢,再见。
礼仪的培养要从小入手。家长可以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每一天都打招呼,会让孩子感受到礼貌教育。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慢慢也会表露出来。
4、时间上的准备(倒计时)。
▲在倒计时一个月的时候。
•作息时间可以慢慢的逐步的调整,帮助孩子跟幼儿园的时间差不多有个衔接。同时,可以鼓励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大小便,自己慢慢的学会脱鞋子了,独立入睡等等。
•必备的物品,比如说一个小水壶,软底鞋,合身的换洗衣服,小手绢等等,这个在一个月前就可以开始陆陆续续帮宝宝们准备了。
在宝宝入园适应的阶段,建议穿比较合适的,宝宝穿起来比较舒适的服装,软底的鞋子,这样宝宝们比较舒适,能够很好的适应班级的生活,同时老师也能够比较好的照料。
•宝宝们分好班了以后,大家可能就会比较熟悉了,会建立班级群,或者是私下朋友会在一个班级的,可以开一些小的聚会,或者是和邻居都在附近的可以开个小聚会,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上幼儿园的相关书籍,帮助宝宝放松对幼儿园的紧张的心情。
•可以物色一个小小的,他比较喜欢的萌宠带在身边,给孩子积极的心理的暗示。
▲开学倒数两周。
•可以给宝宝买一两套新的衣服,让宝宝们自己挑选,无论是外衣或者是鞋袜,好让他有一种自己长大的感觉。
•老师家访。
老师可能会有一些表格进行填写,家长在习惯、身体状况、孩子个性等方面可以仔细的填写一下。
•建议:可以给宝贝们准备一个小小的口袋,每天送给他一个爱的小飞吻,亲亲小手,然后放到宝贝们的胸口,给宝贝们一种心里的暗示,妈妈爱的小飞吻,如果你想妈妈,妈妈爱的小飞吻一直在你身边等等。
•要给宝贝们准备一些大头贴。
大头贴是帮助宝宝们在幼儿园做一些标记,认识自己的小床、小茶杯、小物品,上面都贴一下自己的大头贴。因为宝宝们不太认识自己的名字,所以大头贴照片,一定能够认识自己,认同自己的。
▲倒数第一天。
•第一天真的需要和孩子们分别了。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大门口,用特定的一个语言,或者是动作比如说抱抱、吻别。爸爸妈妈也可以有仪式感,但是最好简单,不要太情绪有波动。
•入园对于孩子出生之后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父母可以给他送件小礼物作为纪念。比如说一本小纪念册,或者一个小的卡通的包包,作为这一天的一个小礼物送给他。
•把第一天要穿的衣服都要准备好,省的第二天比较忙乱,给孩子造成这种不必要的兴奋,或者紧张。同时,塞一些他喜欢的玩具。
•全家福的合影。
当我们的宝宝可能特别想念家人的时候,他看看照片,他的情绪就会慢慢慢慢的好起来。
•可以给宝宝一样妈妈可能随身一直戴着一样小东西,随身物品可以给他。
•玩具可以准备一个小小的电话小手机,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打电话。
▲送宝贝们到幼儿园的当天。
•一定不要忘记帮宝贝们拍一张照片留念,带上DVD留下这个最深的这种印象。
•温和平静的陪宝宝们进入教室,开始我们幼儿园的新生活。如果特别的激动,想流泪也不要让孩子看见,记住转个身,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你是孩子一生的榜样。
◆环境的准备(再补充一点)。
可以邀请你朋友的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园的,他可以到你家里来做客,大姐姐或者大哥哥给我们大带小。在家里面可以开展介绍一下幼儿园的一些情况,或者是他在幼儿园发生了一些小事情,有哥哥姐姐做榜样,孩子们可能也会更好的消除入园的紧张的一些情绪。
◆碰到问题一定要学会大胆的表达。
开展一个家庭情景式的模拟小表演:可以爸爸妈妈做老师,然后宝宝们可以说我想要拉臭臭,或者是爸爸做老师,妈妈做宝宝,这种亲子的一些互动模仿演示给宝宝们看,可能到了幼儿园以后,他就会把父母表演的这种情境想象出来,联想到我们的幼儿园生活当中去。所以他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会大声的表达,能够让老师很快的,很好的照顾到她。
◆家访的准备。
家访其实是很重要的,和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首先,我们肯定会和老师约好时间,同时也要和自己的小宝贝们事先沟通好,可能我们会有老师过来,是你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怎么样去打招呼,怎么样去招待客人,怎么样去认识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和老师聊一聊自己宝贝的一些生活的特殊习惯,或者身体方面的一些特殊的、一些过敏的情况,还有宝贝们的小名、特征,能够让老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能让老师第一眼看到他就能够叫出他的名字。
小技巧:当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可以主动的和老师进行一张拍照合影。
可能老师过来家访,和孩子到幼儿园当中有一个时间差,孩子可能会有遗忘,但是有了这张照片,家长们可以每天给孩子说一说,介绍一下,这是什么什么老师,她像妈妈一样,像姐姐一样,这样可能孩子也会转移自己的这种依赖的关系。
三、幼儿园里的我——我们幼儿园里常见的问题。
1、可能会产生大声哭闹,会撕心裂肺的非常痛苦。
2、可能会有无声静坐,恍如隔世,觉得还没有反应过来。
3、可能会出现依恋老师,依恋物品。
4、可能会出现重复句子,进行自我安慰,“爸爸妈妈会来接我的,一定会来的”。
5、可能在午餐、午睡的时候会一反常态。
可能午睡半个小时都睡不到,或者可能有的孩子不进食,不睡觉。有的孩子可能去过了以后,他晚上做梦都会喊: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快来接我呀。
另外,也会有一些群体的效应,可能有的孩子他本身适应的比较好,上过早教。但是融入这个群体的时候,大家都在哭泣,也会产生这种情感的一些共鸣,也哭起来,会有焦虑。
6、比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有的孩子会经常生病、发烧,经常可能一个月都身体上会有不适应。
三岁之前,因为孩子可能各方面的预防机制都没有完全完善,所以免疫系统还比较薄弱,到了集体当中太容易产生交叉感染。
•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①多锻炼身体,多喝水。
②我们正好是秋季入园的,不要总是怕孩子凉着,春捂秋冻。可以让孩子慢慢的增加衣服,增加户外锻炼。
7、一些不适应的情况,比如说他会经常尿裤子在身上,甚至拉臭臭在身上,甚至可能有的孩子鞋子也会穿反,吃饭也会不吃,睡觉也不睡的问题。这些都会有一些生活上的不适应。
这可能有的是年龄特点造成的,也有的时候可能是家庭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孩子在这一方面,还是要多去锻炼。
8、可能会遇到交往上的不适应。
孩子的动作先于他们的语言,所以经常会发现:“哎呀,我的孩子被咬了!”因为玩具争抢了,哭了,和同伴在交往当中会有不适应。
因为在家里没有人跟他争抢玩具,但是到了幼儿园,大家都不太懂,都不太会谦让,个别孩子会有咬人的这种生理原因(如果是没有牙齿长好,可能是处于关键的口腔期)。
▶解决:我们作为家长,要冷静对待,千万不能教自己的孩子主动去咬别人,或者是去还击。可能对于这种不良的行为,希望老师能够更多的去关注。
9、宝宝在具体的言行上面可能还会有:
•有的孩子比较爽快,那么老师领他到门口看一看,他就基本上不依恋老师了。
•有的孩子比较嗲,可能打一圈电话,我们就可以帮孩子进行一个适应了,他就可能不哭闹了。
•有的宝宝,就是所有的活动我都不参加,你也不要来碰我,他很害怕这种肢体接触,他会躲在角落里。
•有的宝宝会念念叨叨的,不忘主题,哭一哭,可能转移一下注意力就会好了。
四、我要长大啦——有效的家园互动。
1、要跟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送到幼儿园就一定要信任老师,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去猜测、猜想,去判断,可以直接找老师进行沟通。
2、进入幼儿园以后,要学会分享快乐,全家人都要以很乐观的态度,去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们在幼儿园参加的活动,认识的老师。带回来的一个小奖品(比如五角星),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强化和激励的作用。每天可以回来聊一聊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这种交流要尽可能的积极化,游戏化,趣味化。
3、在有效的家园配合当中,家长和幼儿园有一些积极的互动,在活动中进行成长。
因为现在的幼儿园,会有很多丰富的活动,需要家园的积极的配合。也希望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能够及时的参与;有好的活动设想也可以和老师共同的进行策划,能够让孩子们尽快的熟悉起来,这样他一定会很快的爱上幼儿园。
4、要和老师除了在活动当中成长以外,一定要密切的配合机制的调整。
因为在班级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孩子他都会有个体差异的。针对孩子的个别的情况,老师也会和家长进行一些沟通,当发现孩子有需要进一步跟进的习惯的时候,家长也需要跟进的配合,去观察,去帮助宝宝们适应,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让老师能够积极的鼓励宝宝。
可可狮也研发了一些小班的系列课程,3~4岁的一些紧跟宝宝入园后的生活,让宝宝能够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吃饭,不憋尿等等。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的关注,能够将我们对亲人的这种依恋,慢慢的转移到对教师的一种依恋,能够让我们的宝宝快快乐乐的入园。
最后,送给大家八句话:
1、不要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吃喝拉撒问题,老师带过的孩子一定比你带过的多,信任老师这是首要的。
2、3~8岁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这样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坚强,更阳光,更积极的面对幼儿园的适应。
3、送孩子上幼儿园无论是孩子嚎啕大哭,还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放下交给老师,立马离开,否则你将带着孩子一起离开了。
4、孩子一直成功,一直第一,一直很优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一些被人打了或者是画的没别人好,可能做了一些事情被老师批评了,也将是一种经历,将成为财富。
5、告诉孩子三件事: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要保护好眼睛和身体隐私部位。
6、幼儿园是尽心尽责的,至少是安全可靠的,因为他们是赔不起的。所以,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一定要放心。
7、家长的分离焦虑症可能比孩子更明显,千万不要把这种焦虑情绪带给孩子。
8、请牢记:不要觉得孩子离不开你,有的时候可能是你离不开孩子。
希望大家能够在宝宝入园适应的时候,孩子迈向社会第一步的时候,第一次离开父母怀抱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宝宝一定会尽快的适应。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