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婚姻育儿

冲孩子发火破坏孩子灵性:家长如何忍住发火前的十秒钟?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409人  渔舟唱皖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但是这个“疙瘩”一不小心就成了“疙瘩”,似乎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当调皮捣蛋的孩子的一次次挑战自己的忍耐极限时,爆发的自己轻则对其怒吼,重则对其体罚。但事后,看着如猫咪般委屈的孩子,心中又心疼又后悔,后悔当时就怎么没忍住发火。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忍住发火前的十秒钟呢?如果你说自己真的忍不住,那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新闻……

14少女掐死叔叔家6岁堂弟 父母求重判:让她快去死

这条新闻是近日由《新快报》发布的,似乎仅仅从标题我们就能感受到触目惊心。每个少年犯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那个叫阿霞的14岁少女同样如此。因为阿霞从小等不到父母正确的关爱,性格变得十分暴躁和易怒,最终亲手将叔叔家不满6周岁的堂弟掐死。悲剧发生之后,父母还直言让阿霞快去死。看我这条新闻我们不禁想问在这个悲剧中,父母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有人说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往上面涂上什么颜色,孩子以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阿霞的父母究竟是往阿霞那张白纸上涂上了什么颜色,才让14岁的阿霞成为了杀人犯呢?让人深思……

看完这条新闻,如果你冷静了一些,我们接着往下看。

图片来自网络

一、理解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思维差距

小的时候笔者惹妈妈生气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怎么那么不懂事!”至今我才发现,小的时候根本不理解妈妈所说的“懂事”到底是要懂“什么事?”,因此,妈妈“乐此不疲”的重复那句“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很多父母在被气的牙痒痒的时候都会想“上次不是跟她/他好好说过那样子做不对了吗?怎么他/她还要犯?”越想越气,直到再也忍不住。说到了这里,也许大家都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了,但这时肯定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忍不住怎么办?”你先别着急,我们接着说。很多父母都以为孩子能懂他的话,会按自己教给他们的去做,此便是灌输式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但孩子真的喜欢这种方式吗?更或者说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单位领导指派你去做一件事和你自己很想去做一件事,做这两件事的动力便会不同。同样你就是单位的领导的,而你的孩子就是单位中的你。那么,你就是喜欢领导对你喝五邀六,指手画脚呢?还是喜欢领导肯定鼓励,循循善导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要发火的前10秒,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二、孩子并不具有理解行为能力

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年人知道自己的行为能造成什么后果,自己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但是孩子不能。最明显的就是成年人不容易了解小孩为什么对财产毫不在乎。孩子并不是故意要毁坏东西,他们那样做纯属无意。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非常快乐的小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用小刀刻办公室的木椅子。当我阻止她时,她吃惊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她的行为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在意识控制之内的。大人对贵重的东西有占有欲,小孩则没有。比如孩子们睡觉经常忘记关灯,因为他们想不到电灯和电费有什么关联。所以,当孩子破坏了某样东西的时候,在要发火的前10秒,不妨想一下很可能她是无意的。就像你犯错了一样,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别人的原谅。

三、叛逆是正常现象

一位妈妈在网上求助怎么才能不对孩子发火?她说道:“今天又对孩子发火了,她拿着饼干盒子问我:妈妈我可以倒在桌子上吗?我和她说:不能倒。结果她转身就把饼干倒了一桌子,拿着说要还要倒进垃圾桶里。看着她,我的火就来了,打了她屁股两巴掌,又训了她几句,让她把散落的饼干都捡起来,我的孩子也是挺倔强的,哭着就是不捡,还用脚踩饼干,气的我又是一顿打,后面看着自己的孩子还挺委屈的,有很自责刚刚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想必这位妈妈的话能引起很多父母的共鸣,包括笔者自己,尽管笔者还没结婚,但也当过舅舅,很能理解骂完自己外甥之后心里的后悔。

这时我们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孩子虽然叛逆但是同样孩子也好哄,上前搂搂抱抱,好言相劝一会孩子便又听话活脱起来。说到这里我就不需要举例了,做过父母的肯定深有体会,毕竟笔者这个只做过舅舅的都悟到了这个道理。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阶段,表现是否明显也应人而异,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的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避其锋芒,“软性外交”。在在要发火的前10秒,不妨告诉自己,只要哄哄就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四、孩子看到什么,就会学什么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中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书中写到,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看完这则寓言故事,也许你就能想到,当你冲孩子暴怒发火的时候,他学到的也将是暴怒发火。如果看完以上这些你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发火的冲动,不妨读一读下面这首诗……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图片来自网络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图片来自网络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

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此文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妈们。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图片来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