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下山
天朗气清,微风和煦,从林郁郁葱葱,鸟鸣虫叫,万种声音汇聚成天籁,唐晚洒然行于林间,身形俊逸,袖袍飘然,好一个翩翩公子。
唐门坐落在蜀中深山之中,二十年前宣布闭派封山后,唐老太太和老太爷就严禁门人私自外出,生活所需一律自给自足,只有每隔几个月才会派门人下山采购,以及交换货物。
这时,大人们也会带唐门小一辈的孩子到山下的集镇去见识世面,以免与外界脱节。每当到这个时候,包括唐晚在内的唐门小一辈孩子全都会更加刻苦勤奋,恭敬从孝,希望能被选中带下山去好好玩耍一番。
不过,唐晚从小就是个刺儿头,平时顽劣惯了,在各房叔伯家里东窜西跳,经常是将刚学到的机关暗器的法门转眼就用在自己家人身上。他的叔伯皆是经验老道之人,自然不会被一个小辈的暗器机关之术所戏弄,只是次数多了难免会烦躁。
山里时常会爆发出吼声:“唐晚你这个兔崽子又来给我捣乱!”接着就是一阵锅碗瓢盆乱砸声,青涩的孩子告饶声混在一起。
每逢下山之期临近,是唐晚最消停的几日,下山的叔伯这时总是眯着眼瞧着他,彷佛在说,小样儿,现在学会装乖了,当初是谁搅得我连觉都睡不好。
这时,唐晚总是低眉顺眼,恭敬奉茶,早起帮每家叔伯清扫庭院,甚至对其他的同辈也是礼爱有加,让他们对这个小魔王很不适应。他美其名曰这叫做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之类的。
即使如此,唐晚也是下山次数最少的,距离他上次下山已经过去五年了。适逢叔伯下山归期,唐晚准会守在山道上,眼巴巴地看着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山前,然后猴急地窜上去,看看有没有带回什么好玩儿东西,让下山的同辈给他讲外面的经历,那些同辈只会胡乱感慨,讲的不清不楚。
听着多了,他便对山下的事愈是好奇。人就是这样,总是好奇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有人劝道,山外面的世界其实和这里一样,没什么稀奇,他却总是不信,不自己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方是圆。
唐晚是这么想的,对于别人告诉他的,书上写的的经验之谈,总是三分相信,七分存疑,人与人是不同的,若不亲身经历,我又如何明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这番话他只对唐老太太说过,老太太摸着他的头,感慨道:“你这性子像极了你爹,其实真真假假,即使是亲身经历也未必就能分辨出来的。”
“是对是错是真是假,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老太太说这一番话眼神飘向远方,半是教诲,半是唏嘘。
唐晚的爹叫唐晨,据说在二十年前就死了。唐晚见到的只是一抔黄土,一块墓碑,还有一封在他未出生时就写好的信和一本他手书武学精要。
二十年前的一场武林混乱,将包括唐门在内的无数门派卷了进去,这是一场正与魔的战争,江湖各派都杀红了眼,杀到后来各派损失惨重,魔门四分五裂,而搅乱天下的魔尊却自此消失不见。
唐晚的父辈们在此一役,折了近半,唐老太爷和老太太也因此心灰意冷,举派迁入蜀中深山,封山归隐。
自从唐晚父亲丧生,唐门归隐之后,没多久他就降生了,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带大,却从未抱怨,叔伯们也时时照拂,是以唐晚虽然顽劣非常,却也最得长辈们的喜爱。
有时他会问母亲,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时候,她总是温柔地说,他是一个骨子都透着好奇的人。
这种奇特的比喻,让唐晚感到更好奇了,父亲的世界是在山下,也许下山的种子便是这时候播下的。
顽劣的他自然不会乖乖地遵从老一辈定下的严禁下山的规矩,,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给老太太、老太爷和他娘各留了一封书信。便挎起包裹,准备偷偷溜下山。
殊不知他刚刚踏出山门,就被刑律堂的执巡弟子抓了个现形,被刑律堂的长老罚了二十板子,面壁一个月。
处罚完毕,唐晚仍不死心,他开始观察刑律堂夜晚巡逻的规律和分布,期间自然有不少尝试,被撞破后少不了挨一顿处罚。
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完美地躲过了山门里的所有执巡弟子,并且成功跑到山林中,却不料踏入唐门的所布置的防范外敌的阵法,此阵法遍布山林将唐门守了个固若金汤。
却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先把自家人困在里面。
唐晚在阵里呆了两天两夜终于身子撑不住昏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母亲在一旁温药,大伯一脸戏谑地看着他,仿佛在讲,让你顽劣,这下吃到苦头了吧。
为了防止像唐晚这样的小辈再偷跑下山,唐老太太和老太爷重新订立了下山的规矩,只要能够通过唐门三十六房的考验,就可以下山游历。
有了目标之后,唐晚也就熄了偷跑下山的念头,而是一门心思投入到武学修行之中,他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堂堂正正走下山去。
唐门传承已久,据说是墨家分支流出下来,以机关暗器之术闻名,而后经历几代人对武学体系的增添完善,以及搜集各路武学丰富唐门武库,如今唐门涉猎之学已不仅仅是机关暗器之术,毒、拳、掌、剑、刀、枪、阵、奇门武学等皆有造诣,三十六房各有精通。
唐晚天资聪颖,山中岁月漫漫,他精研武学,竟也不觉得枯燥,而且他父亲留下的武学手记虽然只是薄薄一册,却记录了他半生的在武学上的所思所感,每每翻看都有新的体悟,在面壁时,在深山里,独处之时,他皆能够以武为乐,不觉时间飞度。
不知是真的天资傲人或是专注唯一,唐晚十七岁已经精通唐门各种武学,其轻功与暗器造诣更是出类拔萃,远超同辈。十八岁之后,他再与同门动手,皆以平手告终,同辈之中再无一人可测其真实修为,连唐老太爷和老太太也对他称赞有加。
加冠之礼后,又历时两年时间,唐晚自觉在山中修为精进愈慢,便动了下山之念。提请唐老太太与老太爷之后,唐晚连过了三十六房的考验。
他多年前写好的两封信总算派上了用场,他不想弄得人尽皆知,想要留下两封信后便悄无声息地下山去。护山的阵图早已烂熟于胸,唐晚就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一般,轻轻巧巧走下山。
怎料执掌刑律堂的大伯谨慎多疑,沿途追踪而来,唐晚又起顽劣之心,便运起轻功,和大伯展开一场你追我赶的戏码,好在大伯并未多加为难,仅仅考校一番就放行了。
唐晚此刻心里可谓春风得意,心里颇为激动兴奋,即将走入心心念念的山下世界,顿觉每日看着的山林都更为生动,仿佛多年的老友在为他作最后的送别。
唐晚想起一首曾在书上看过的曲词,恰应此情此景,便吟唱出来:
少年游,少年游,
纵马放歌平野阔,青锋映月江自流。
一舒平生志,豪情上碧霄。
血海黄沙不足惧,酒酣仗剑扫千秋。
千里唯一诺,侠义心中留。
也曾多情买醉入青楼,也曾鱼龙歌舞夜不休。
也曾簪花画眉佳人首,也曾望月一叙相思愁。
天涯望尽胡不归,梦里泪湿春衫袖。
别时只道寻常事,忆时相思心亦忧。
曾经沧海转桑田,朝云暮雨无觅处。
折不完灞桥长亭三春柳,道不尽西出阳关故人一杯酒。
红颜易逝花渐落,时人已是青丝变白首。
唉!罢!罢!罢!
江湖风云几时休,槛外长江空自流。
谈不完江湖事,道不完仁者愁。
纵使重来簪花画眉头,却也不是,
少年游。
且吟且行,唐晚看似走得不紧不慢,实则脚程极快,天色渐暗之时,唐晚才走唐门归隐的大山。他不禁感慨,老太爷和老太太是铁了心要归隐,选了个这么深山老林的地界。
距离上次随长辈下山已经隔了许多年,具体道路他也难以记得清楚,不过,好在这次游历无什么时间期限,正该随性而行,走走停停,看遍大千世界。他辨了辨方向,向东而去。
行行复行行,暮色将至,又行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最后一丝阳光被大地收去,取而代之的是明月高悬,星图璀璨。少年人志气高昂,武学傍身,竟也不觉疲累,沿着月辉星光的指引,兴致勃勃一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