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创新意识”
阅读《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和《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创新意识的内涵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2022版课标进一步凝练了创新意识的内涵及主要表现:一是“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二是“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三是“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
简言之,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并验证,探索解决开放性、非常规的问题等方面。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什么?
(1)鼓励学生尝试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2)鼓励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等发现并提出猜想。
(3)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开放性的、非常规的问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学生靠简单的模仿或简单应用某个法则无法解决,需要去选择、组合甚至去创造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有多种思路和策略,甚至问题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或者加深了学生对重要数学对象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生发丰富的探索活动,不同学生都可以着手解决,也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操作性
1.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2.提供有利于激活学生潜能的刺激
3.强化获取知识与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新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它的灵活性、多样性,其次是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再次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联想性。
数学学习中的联想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纵向联想,即有已知的结论或已解决的问题,类推新的结论或解决更深层的问题;二是横向联想,即由一个问题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问题;三是逆向联想,即由一个问题联想到这个问题的反面,如未知量与一个已知量互换后的问题。
感悟:
今天晚上听北京西城区的刘克臣老师分享,在深度理解基础知识之上建立联系后再进行创新。我觉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的应用联系起来,带着一颗好奇心去观察、感受,才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从而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身为一个数学老师,创新意识也是有所欠缺的,也需要在阅读中学习中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