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2022-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佘_冬冬
心得:读《苏东坡传》,读至东坡守丧(丧父)结束,待返京城,作者开始提及另一个鼎鼎大名的诗人兼政治家,王安石。按记载,王安石面目丑陋,衣着邋遢,最初不善言辞不懂合作,虽有才能,二十年间却履拒官职,直到中年为官,才有了改变。而后,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统治,二十出头的宋神宗,坚信王安石变法将会富国强兵,王安石得以发动变法。 苏父在世时,就对王安石的为人处事方式没有好感,可谓是很早一批看透了王安石的“坏”的人,这也为后来苏东坡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埋下了伏笔。
摘录:1.他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的历程颇难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政治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理的说法。也许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他觉得不能胜任,因为那时朝中有年高德劭、学识渊博的文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这些人都会对锐意的改革侧目而视,都深得人望,足以使抱有新见解的后起之辈无从发展。王安石是在坐以待时。
2.但是,从心理上看,恐怕另有一个理由。王安石那样气质的人,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而在偏远的外县身为太守,仍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吴珪和张方平都记得为他同僚或属下之时,遇事他极难与人合作。 3.有年轻好胜志在国富兵强的皇帝在上,有对自己的财政经济学说坚信不移的宰相在下,实行王安石激进的政治财政改革已经如箭在弦了。实行新政的动机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