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月光了,还有理财的必要吗?
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就只够满足生活所需,这样需要做理财规划吗?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而实际上他们都错把理财等同于投资了。
理财规划可以做的事情远比投资来的多:
首先,理财帮助我们更合理的消费。
我们可以理清一下财务状况,比如是什么造成现在的月光现状,是供房压力过大?还是消费模式不对?
第一,供房压力过大;
一般来说,供房压力不超过收入结余的30%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除了供房,我们还需要同时准备养老金和子女的高等教育金。
人生短暂,我们不能先做房奴,接下来又做孩子奴,然后才来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当我们在考虑A or B的时候,可以看看是否有A and B的可能,我们可以把人生中的几件大事统筹起来安排,这样还能享受时间带给我们的优势。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一个价值500万的房子,在银行按揭贷款300万,贷款利率4.9%,如果按20年计算,每月还款19633元,总利息是171.2万;如果按30年计算,每月还款是15921元,总利息是273.18万,利息要足足多了100万,但每月还款压力少了3712元。
对于一个月入3万,每月日常开销1万元的人来说,选择20年还款,虽然可以少付100万的利息,但却成了一名名妥妥的月光族。如果他选择的是30年还款,把每月多出来的3712元用于做基金定投,假设基金回报率为8%的话,30年后他将收获550万元,这笔钱可以用于做养老金的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变成月光往往是因为我们想尽快还清债务,结果造成一种经济紧张的局面,如果能稍微调整一下,不仅可以减轻负担,还可以同时兼顾其他的财务需求。
第二,消费模式不对。
为什么说消费模式不对也会造成月光呢?
大都数人的消费模式是“收入-支出=结余(储蓄)”,每当结余不多的时候就寄希望于收入的上涨带来结余的增多。事实上,除了非常少数的理性人士,大部分人在支出不固定的时候,就算收入再怎么上涨,结余也未必增多。
所以,要想真正改变这种困境,唯有改变消费模式,变成“收入-结余(储蓄)=支出”,每月把收入的10%、20%或30%强制储蓄起来,强制储蓄起来的钱可以做银行定存,或者基金定投,然后把剩下的钱拿去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变成月光族的根源是我们的消费模式不对,强制储蓄的消费模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做到有计划的消费。
其次,理财教会我们借力金融工具。
为了更好的实现既定目标,比如供房,仅仅考虑当前的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它还要考虑这个供房压力是否建立在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础上,万一有突然情况需要紧急用钱,会不会损失已有的这套房产?
第一,利用保险转嫁风险;
有人说很不喜欢保险业务员,这些人张口闭口都说一些意外、重疾、死亡等负能量词汇,让人反感。
事实上,懂得利用保险转嫁风险是理财成功的第一步。
举一个身边的真实案例,一个阿姨去年被查出宫颈癌,住院不到一个月,花费将近30万,各种医疗保险报销下来,拿回24万。
好在这个阿姨的老公几年前帮她买了一份十几万的重疾险,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也好在她的女儿们赚钱能力都还行,就算没有这24万的报销款也能付得起医药费。
对于很多没有重疾险保单,又没有储蓄的人来说,万一自己或家人得了什么重大疾病,还真就有可能卖房了。
第二,利用信用卡作为紧急融资工具。
懂得利用信用卡作为紧急融资工具,就能在最缺钱的时候派上用场,不至于损失自己的房产或者中断已有的投资储蓄计划。
信用卡在理财规划中往往被变相当做一笔紧急备用金,用于资金周转。
在现金规划中,至少要预留3-6个月的支出额度,作为紧急备用金,特别是供房的人士。
在非常缺钱的时候,特别是失业造成收入中断的时候,虽然不至于严重到要卖房的地步,但是因为没有一笔紧急备用金,也没有几张信用卡备用,还不起房贷的后果也是一样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