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读《毛选》

明星读《毛选》第3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2024-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杜明星的50年
革命要有吃苦和牺牲精神

本文字数:4934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上期我们聊到教员因工作过度劳累病倒,回韶山养病期间,在指导农民运动和广泛接触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25年,教员领导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发展了第一批韶山党员20多个农民协会也前后成立),创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指出了革命最大的同盟军——农民。

今天,我们就跟随教员走进1927年那个冬季,看看他两年前在老家播下的“农民运动”火种怎么样了。这是《毛选》的第二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是第一章“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篇。而就在《报告》发布后的一个月,残酷的四一二政变爆发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

《报告》长达1.74万字(未含备注),信息量比较大,中间还有很多我们今天看来容易误解的地方。为了确保客观严谨的还原历史和对原文原意的尊重,期间自己也查阅参考了相关文献与纪录片。另外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理解《毛选》,除了家里常年积累的有关教员、党史的书籍,新订购的其他延伸读物也正纷至沓来。

一、背景:答复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

红色真理从实践中来

备受争议的农民运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规模也空前高涨。

然而,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也吓坏了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右派(国民党内反对孙中山确定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右翼势力)。他们纷纷攻击农民运动,污蔑其为“痞子(指“地痞、流氓”)运动”、“糟得很”。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也认为湖南农民运动“过火”、“幼稚”、“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百闻不如一见。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教员,历来主张应该从调查研究入手,把事实先切实地弄清楚。他决心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农村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教员回到了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在32天里,他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在乡下和县城,他广泛地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结束回到武昌后,教员迅速撰写了《报告》,对湖南农民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澄清了关于农民运动的不实之词,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

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

3月5日起,《报告》先后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报、汉口《民国日报》《湖南民报》等连载。

而《报告》最初在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向导》上仅刊登了全文的一部分,之后就被主编彭述之给扣了下来,接下来的刊登也只能暂停。此时瞿秋白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指责道:“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 并赞誉教员为“农民运动之王”,主动提笔,为这则报告写了一篇饱含革命热情的序言(最后将序言与《报告》装订成册发行)。也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报告》才最终得以广泛传播。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5月、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杂志俄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国际》先后转载了该文。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当时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布哈林评价《报告》"文字精练,耐人寻味"。《报告》的诞生,也为下一步“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开篇:农民运动的严重性

由于开篇原文过于经典,舍不得删减,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教员的语言魅力吧!


农民运动的严重性

我这回到湖南 ,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我想这些情形,很多地方都有。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 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

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教员的笔杆子值得我们学习

开篇第一句 “农民运动的严重性”。教员声先夺人,引人重视,毫无掩饰他看重“农民运动”的激动心情。

随后,他以平实的语言向大家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感。而文中的“完全相反”、“闻所未闻”、“迅速矫正”、“迅速变更”、“如暴风骤雨……压抑不住”、“冲决一切”、“葬入坟墓”、“决定弃权”,最后三连问,“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的选择罢了”结尾,言语生动,笔扫千军,促使你不得不重视“农民运动”的力量,完全不同于一般公文的枯燥之感。

三、行动: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

教员首先用数据证明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湖南去年10月前,农会会员人数不过三四十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也不过百余万。而10月到今年1月(1927年),仅4个月,会员激增至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已增加至1000万

同时指出,农民的主要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教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

随着封建地主的特权被打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农村大小事都找农会解决。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并纷纷外逃或投降。一些小劣绅,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从前反对农会的,现在都求着入农会。

四、澄清:糟得很与好得很、过分、痞子运动与革命先锋

关于“糟得很”。教员指出,被说“糟得很”是以农会为代表的农村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了乡村的封建势力,而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所以他们要污蔑其是“糟得很”。

然而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的。是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奇功,所以这恰恰是“好的很”。

关于“过分”的问题。一是因为被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逼出来的。他们历来借势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大的反抗。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最恶的地方。农民心里明白,罚不当罪的极少。

第二个原因,就是教员论述“革命”的著名言论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农村革命就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上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所以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教员驳斥了改良派理论,要终结旧的封建秩序,必须用群众的革命方法,而不是用修正的——改良的方法)。

所谓“痞子运动”。是因为以前被绅士们看不起的底层农民,现在居然抬起头来,而且掌权了。他们发号施令,指挥一切。他们站在一切人之上,从前站在一切人之下,所以叫做“反常”。

然后,教员笔锋一转,称赞农民是革命先锋。并通过客观分析,得出结论:占乡村人口70%的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

五、事实:农民运动做的14件大事(好事)

这个部分的信息量比较大,为了方便大家轻松阅读理解,这里做了总结提炼,对容易理解偏差的地方也都做了解释说明。

用调研的方法关注、支持农民

这14件大事,既是农民革命的内容,也是农村建设的重点。教员期待通过农民革命改造农村权力框架,实现农村制度变革,改良农村社会风气,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革命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动员。这部分有必要提一下有关党的两条政治宣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后面的文章我们也还会聊到红色宣传智慧。

第一,只引导而不发表见解,让人自动跟从(教员引用了孟子的话“君子引而不发, 跃入也”)。原文说的是破除封建迷信: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苞是不对的

第二,简单的标语口号,实现不翼而飞、口耳相传。在第8件事“普及政治宣传”中,教员是这样说的:开一万个法政学校,能不能在这样短时间内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像现在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样呢?我想不能吧。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并举例说明,听到小孩子也在喊:“打倒帝国主义!”

六、总结:实事求是,做难而正确的事

关于《报告》意义,《毛选》备注中有这样的描述: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

教员重视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探究问题本质,工作无私无畏,非常难得。在《报告》中,教员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经过这次调查,教员明确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也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支撑。

人类要取得进步,就要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谈何容易,我们在一件事上做到了事实求是,也不能确保在另一件事上能做到。

新闻理论家、《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先生《实事求是为什么这样难?》一文中,曾总结了之所以难的两个原因:

一是客观原因。“求是”是探求客观规律,而规律常为现象所掩盖。人们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失败、总结,才能得出那么一点真知。比如科学界,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助燃、活命,氧和氢可以组成水。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人们认为燃烧是因为有“燃素”,与空气无关。

二是主观的人为因素。人要进行社会活动,都要相互合作。这时我们会发现,与人合作原来比与一块石头、一根木棍的合作要难得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思想,都有一个主观的自我。你要说服他实在难。

例如红军时期,共产国际派了一个德国顾问李德,十万红军都要听他瞎指挥。面对前线指战员的真实反馈,他充耳不闻,反而指责他们没有完全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动辄便要处分、问斩。 致使根据地最终丢失,部队被迫转移、死伤无数。这么惨重的教训才换来一个遵义会议,一条正确路线,能不难吗。所以常言道,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事实求是”四个字,包含了行事者的学识、经验、思想方法、道德品质。同时,它又受时间、条件所左右。有的人在知识、实践等方面过关了,在无私无畏上却过不了关,或者在经验问题上又栽了跟头。所以我们无论个人还是组织,谁也不敢说永远做到实事求是,就像不敢说自己一生不犯错误。

但是只要我们永葆“实事求是”这个精神,坚持克服主观因素,尊重客观事实。我们的行为就能不断逼近真理,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胜利。

好了,这期就聊到这里。下期,我们共同开启第二篇章,跟随教员走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另外说一下,我们的文章更新不会很快,但会保持真诚用心。愿我们所有的等待,不负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