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唯心主义观
最近和家里两个弟弟聊天,都讨论到唯心主义世界观,于是想记录下来,一方面是喜欢对于此类问题的探讨,一方面也想表明自己的立场,说一些自己从未表露的真情实意。
杂鱼说: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世界,所以人从客观来说是无知的。
老捷弟说:人认识到的世界其实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的世界。
我都同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标榜自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或者偏唯心主义者。因为人能够看到的物理世界,不管是通过何种形式,图像,语音,还是文字表现出来,它都只是世界真相的冰山一角(也许不到10%),而我们自我加工的那部分,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却占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的大部分。
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这些道理我都懂了,但为什么真正面对抉择,面对坎坷时,仍然会焦虑,会难受,会无所适从。因为那些看得到的道理,也许只占我们这个世界真相的10%(也许更少)。而那些看不到,甚至无法传播的东西,只能靠你自己亲身去经历,去感受,去体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这样,要我说,人的命运中很多关键的节点,都跟与你最亲的人切不开关系。就算是高考时成绩差不多的两个人,当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也会因为继承于父母看不见的习惯而保持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或者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我很庆幸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良好的心态,从母亲那里学到为人处事的方式,而那些他们没法教给我的,我可以靠我的双脚去探索。
扯远了,这里想说,对于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人,其实大家的看法不一,也能难说清楚到底谁的更正确一点。也许父亲在我看来心态很好,是因为我俩气场更合,他对我只展现脾气温和的那一面,而至于他到底是真的心大,还是出于爱我们没有表达自己忧虑的那一部分,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母亲也许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她经历过许多事情,有的担忧也许真的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往心里去,所谓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再比如我自己,当老捷弟说觉得我是来了美国之后才心态变好时,我不可置否,因为那是他的认知,有助于他坚定考托福的决心。而他看不到的那些,我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事情变多,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不再盲目跟从父母或者外界。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并不是来美国之后才发生的。值得肯定的是,我确实是在经济独立之后心态更加平稳,除此之外,美国这一属性并没有特殊之处。而我相信,即使在国内,我也可以在适当的年龄实现经济独立,因为我并不苛求很高的生活质量。
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处于顺境,那么他会心态良好,对于自己的一切满意,继而形成正向循环,然后稳步向前。而如果当一个人处于逆境,那么他可能会非常忧虑,吃不香,睡不好,身体变差,继而形成反向循环,陷入困境。那么,当一个人真的身处逆境时,他该如何脱困呢?这也许是许多人好奇并愿意探索的问题,也是人这一辈子会不停遇到的问题。我回顾自己短暂的二十余年,那些从反向循环进入正向循环的节点,有的是外界作用力改变了它,有的是在内心与自我和解了。比如从高考前的反复失眠感冒,到大学时候的怡然自得,那是外界的作用力,因为我以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老天却给了我一个我至今仍然觉得“最好”的选择,让我一下子释然。再比如,我研究生时期找实习并不顺利,正职工作也是面试屡屡失败,一直到我真的做好了回国的打算时,才开始心无挂碍地去准备面试,而这是与自我和解的力量。
一个人要非常幸运,才能够遇上关键时刻老天推你一把,而这种外界作用力不止不可长期依赖,而且它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那个在压力下就会睡不着的问题,并没有随着高考结束而终止。在第四次考托福时,我仍然一整晚睡不着,当凌晨五点看着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听着那首《海阔天空》里那一句“凌晨的窗口,失眠整夜以后”,哭了。然后我硬着头皮上,并“发明”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一个人失眠并不会影响第二天的活动(它会影响第三天),因为失眠的作用具有延时性,而只要我平时保持健康的作息,我总有备用电量去应对失眠带来的各种不适。这套理论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因为我这么相信它,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因为失眠产生的负面情绪。故而,我开始渐渐相信,这个世界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它的道理,那句很小的时候看到却不理解的话也渐渐清晰起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你不能如愿时,也许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实在过不了这个坎,老天也许会帮你一把,但这个问题还是会在某一天,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出现,一直到你真正在心里想明白了这件事,想明白了你所在乎的所有事情,其实即使失去了,也不会真的怎么样。也许另外一条路更适合你,也许这就是你的必经之路,你只能接受。
最后,我还想替两个弟弟说几句公道话,关于那些看不到的“真相”。三年前,在我一次次面试失败错失机会,有的面试甚至是在最后一轮时莫名其妙地没有发挥好时,我特别懊恼。而同学们纷纷上岸也让我有着十分的危机感。我仍然清晰的记得,那天我找了杂鱼弟弟,我们仍然像往常一样,从正经事东拉西扯地聊到毫无意义但有趣的各种话题,然后他给我推荐了一部国漫,叫做《罗小黑战记》。那是一部我N刷后仍然觉得温暖万分的国漫,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直到今天,听到《嘘》这首主题曲,我仍然会泪流满面,那种不管明天会变得怎样,都有人陪着我的安定感,那种我需要做的只是好好爱自己的温暖,让我在面试失败之后睡了一个非常安稳的觉。如果要说在美国从逆境到顺境的转折点,我记得的是那一天。
也许在父母看来,我相比于杂鱼,是那个更让人“省心”的孩子。可真相是,这个小我六岁的弟弟,一直是我的小太阳。当一个人执着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却一无所得时,他最需要的也许是一颗“出世”的心,和一个没有理由的陪伴。不在乎和全然的接纳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不同于表面不言压力,内心却焦虑不已地陪伴着的力量。谢谢老弟一直默默陪着我,我也曾经在网球课体会过班里吊车尾的感受,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去前进。很抱歉我带给你无形的的压力,希望有一天你能想明白你自己的路,那条也许我会参与,却与我无关的路。
扯远了,我并不赞成将不同的人进行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和精彩。而且光是想想,如果弟弟妹妹都如我一般,就觉得匪夷所思和无趣。我从来不担心杂鱼老弟,因为他从小就金句频出,他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许他只是不喜欢与他人竞争,这没什么不好,他总能找到自己的路,我也希望我能在他需要的时候陪伴他。而对于表弟而言,我们也没有任何可比性,人和人的秉性和追求是不同的,我喜欢探索与冒险,于我而言,改变比坚持更简单,即使那么多人劝我,我大概率还是会回国。而于他而言,他性情更温和一些,情商也很高,坚持可能比改变更简单,一旦他真的出国,也许适应得比我更快更长久。就算历经一模一样的道路,每个人所得也终将不同。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就像不同的花期,有的开在清晨,有的开在正午,而有的在夜晚,各自精彩的世界才是正常的。
每次一到结尾,看到自己前面的长篇大论,都会觉得很好笑,似乎有主题,又似乎没有。情到深处,不知所云。也许这篇文章放在高中,会是一篇低分议论文,那又怎样,一字一句,肺腑之言,这就够了,因为分数只占世界真相的冰山一角,从长远来讲,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so who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