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圈的尖子生》的几点思考
最近看完了小马宋老师的新书《朋友圈的尖子生》。小马宋老师将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归结为“记录、呈现一些不同的、有趣的人的成长经历”,通过转述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让暂时迷茫却依然抱有期望、期待改变的年轻人能够得到一点点启发——“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的,原来事情是可以这么做的”。
有几点思考:
1、看起开潇洒、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其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努力,绝对比普通人要多得多。或许他们不认为那是辛勤的付出,但客观上来说,他们必定更加勤奋,比如思考和行动力。
2、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论是“折腾”也还、安逸也好、每天风风火火或者只是细水长流,“适合”才是最好的。不要说不甘于现状、生活不只是苟且什么的,大多数时候,那并不是苟且,那就是你的选择,而且也就是你想要的。
3、但是,我依然信奉在还能折腾的年纪里就要多折腾。因为有时候“折腾”能帮你走出舒适区、打破思维僵局。
4、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智商,而在于境界和眼界。所以努力提高这“2界”吧。多接触各种类型的人,提高自己的眼界,转换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
5、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真的太重要了。这么多年体制教育教会我们的就是,把“课余时间”当成“浪费时间”,把“兴趣爱好”当成“玩乐消遣”。
6、正确的方法+非常勤奋,而不是只知道勤奋。非常喜欢雷军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7、技术效率和认知效率。
学习里面有一个名词,一个叫技术效率,一个叫认知效率。追求技术效率的人热衷于各种点子和技巧工具,追求认知效率其实是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能够迅速并准确把握本质这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和培养,这种能力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门槛相对较低的技术效率提高,是绝不可懈怠的。如果连技术效率都不能得到提高,那没什么借口可找。
8、跨界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努力让自己拥有跨界知识并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其相辅相成。最近看到的很多文章都在从不同角度印证这一观点。
9、一个时代需要有一批人来代表时代发声。比如80后最先火起来的韩寒郭敬明。在不同圈子里火起来的这样一批时代的发声者,为整个时代打上了标签。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的,被迫在一个群体里(比如90后或是80后,没得选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一个怎么样的环境。这时候几个出跳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站出来为这个群体定性定调,然后其他人就感觉自己也是这种调性的人了。所以说这些个性鲜明的红人在引领这个时代,也在引领外界对这个时代的看法。
10、在一个职位,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事,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手上的工作,试着站在你领导、你领导的领导的角度去看。
11、即使目标还没有清晰的呈现,但你要做的永远是“立即开始”。不行动,目标永远都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