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学习笔记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随园诗话》补遗学习笔记四十五

2025-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飞鸿雪舞

第一卷 作者难,知者尤难,

四十五. 清新王方伯

【原话】王兰泉方伯诗,多清微平远之音。拟古乐府及初唐人体,最擅长。自随阿将军征金川,在路间寄《南斗集》一册,读之,俶诡奇险,大得江山之助;方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也。
《过瓮子洞》二首云:“急溜从东来,锐石忽西拒。水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岂知限坡陁,欲走不得去。回旋蹴浪花,蓄势作驰骛。何为一叶舟,竟往杀其怒。舟水相撞舂,进退屡独豫。乘间突而前,奇绝诧径度。”“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断臼。其色侔猪肝,其状肖熊首,其积累重甗,其裂豁破缶。谲诡非一形,争出扼溪口。三石更颀然,似结烟霞友。临空出窍穴,大小靡不有。俾受篙师篙,真宰信非偶。”《舁舆短歌》云:“下山走坂丸,上山逆水船。下用四人夹,上用四人牵。长绳系板当胸穿,舁者二耦趋而前。二十四足相后先,如鱼逐队蚁附膻,如羊倒挂禽齐骞,我身托舆舆托肩。肩上尺木以缘,莫怪侁侁走不前,脚底千峰方刺天。”

[译文] 王兰泉方伯的诗,大多清秀淡泊胸怀广阔。他模仿古乐府诗和初唐时的风格,最为擅长。自从他跟随阿将军远征金川后,在路途中寄赠给我一册《南斗集》,我读罢,很是欣赏其中诗文的诡丽突兀险胜之美,很是得到了名山大川的启发,这才深信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他在两首《过瓮子洞》说:“急流从东呼啸而来,忽然一块巨石挡住了它西去的道路。水流受到了巨石的阻挡后,奔腾盘旋竟然向后回流。哪知山坡上高低不平,想爬上去却始终过不去。回旋激起了雪白的浪花,蓄势待发准备要纵横奔驰。何不驾一叶轻舟,下水前去平息它的怒气。小舟和急流相互猛烈撞击,舟儿忽进忽退总是像犹豫不决。乘机猛然向前划去,不禁惊诧于所过水路的险绝。”“大石块像倾覆的小船,小石块像一个个的石臼,颜色像猪肝一样,形状类似熊头,它的容积比得上好几个觑,裂痕就如破缶一般。形状诡怪奇特没有定形,争相伸出挡住溪流。第三类石头则非常修长,好似连绵于烟霞的朋友。向外露出了无数洞穴,大的小的无所不有。让它去承受撑篙人的篙,使人确实相信它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有《舁舆短歌》诗中写道:“下山时迅速走下斜坡,上山时却如同逆水行船。下面要用四个人架着,上面用四个人牵引。长绳拉得紧紧的放在胸前,抬舆的人肩并肩向前行进。

二十四只脚先后走动。如同鱼儿成群成队又似蚂蚁一窝蜂地附在膻腥的东西上,如同把羊儿四蹄倒挂如鸟儿高高举起,我用身体托起舆轿而舆轿依托在我的肩上。肩上扛的轿柄用粗绳紧拴着,别埋怨我们慢慢前行走不远,脚下的千座高峰座座高耸如云。”

[笔记] 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清新王方伯诗风转变的故事,说明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王兰泉方伯诗,多清微平远之音。

拟古乐府及初唐人体,最擅长。

自随阿将军征金川,在路间寄《南斗集》一册,读之,俶诡奇险,大得江山之助;方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缺一不可也。

《过瓮子洞》二首云:“急溜从东来,锐石忽西拒。水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岂知限坡陁,欲走不得去。回旋蹴浪花,蓄势作驰骛。何为一叶舟,竟往杀其怒。舟水相撞舂,进退屡独豫。乘间突而前,奇绝诧径度。”

“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断臼。其色侔猪肝,其状肖熊首,其积累重甗,其裂豁破缶。谲诡非一形,争出扼溪口。三石更颀然,似结烟霞友。临空出窍穴,大小靡不有。俾受篙师篙,真宰信非偶。”

《舁舆短歌》云:“下山走坂丸,上山逆水船。下用四人夹,上用四人牵。长绳系板当胸穿,舁者二耦趋而前。二十四足相后先,如鱼逐队蚁附膻,如羊倒挂禽齐骞,我身托舆舆托肩。肩上尺木以缘,莫怪侁侁走不前,脚底千峰方刺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