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百态
身体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疙瘩,关键是它疼而且痒,为了放心,鼓足勇气去医院一趟。
都说医院是一年四季的旺季,一点儿也不夸张,任何时候都是人满为患。尤其是检验区。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现在的主任医生们,离开机器还会不会诊断病?说实话,我不知道。小感冒要化验血,起了个疙瘩要做B超,心脏问题要做心电图等等,反正进了医院,没有不进行化验或者检查的。
当然,纯中医除外。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新医院大,作为一个识字的中年人,也不得不求助了三次,才找到地方,我甚至想着,医院,要这么新颖的设计做什么?
但回头又一想,大概是想让患者有个好心情?
但是我觉得,没有人跑去医院欣赏设计。
也许有人就喜欢,也说不定呢,比如我此刻就在各种观察。
检验等待区,挤满了各种年龄的人。有人一脸焦急、有人面无表情低头刷手机、还有人一脸的沧桑、疲惫和无助。
站在旁边的人,则是各种靠墙姿态。
检验过程中,检验师问我有没有家属,坦然回答: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从来喜欢一个人去医院。
等待的时候也不着急,治疗的时候也不必在乎其他人。
喜欢这种慢和自在,不喜欢被催促。
在等结果的时候我看到了很温馨又很心酸的一幕:两个大概70岁左右的老阿姨带着90多岁的老奶奶做检查。
老奶奶收拾的很干净,甚至有点时尚,脖子不舒服来检查。
两个女儿自身的腰也直不起来了,但是依然温柔问老奶奶话,细心的呵护着。
心酸是老阿姨自己年事已高,还要照顾老人。
但也许,当事人乐在其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人生在世,不管什么时候,妈在,家就在。
在电梯里,我看到了另外一幕:儿子带着老人来看病。
老年人颤颤巍巍的,儿子在旁边有些担心,但总是把手伸在半空然后又收回,犹豫不知所措。
我推测应该是平时不习惯肢体接触。
看起来是两口子的,就有些乏善可称,要不就是从头到尾没交流,一方在低头刷手机,另一方无助观望。
要不就是争吵不断,给本就忐忑等待的人雪上加霜。
真不明白这样的陪同有何意义。
说明自己也去了一趟吗?
最大的改变是,现在的医院里,人人都戴口罩,在医院这个地方戴口罩,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真是莫大的进步。
一个医院,一幕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