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我的父母是农民,父亲学过木工,以前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外打工,这几年种地越来越挣不到钱,他们就一起去了建筑工地打工。
他们非常勤劳。
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都是早早起来干上两三个小时农活才吃早饭,吃完饭收拾好又去干活。除了地里的活,还要喂猪喂鸡,还会去采每年街上会收的药材之类去卖钱,比如鱼腥草、松子等,有一年很多人收松子,附近山上的松果几乎被摘的绝了迹,很多人不打工了回来摘,我妈是其中的“大户”,她早早去到山上,趁着凉快爬上一棵又一棵的树,摘下来之后再背回来,松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已经干了很轻的,而是青色的果子,非常沉,要把松子弄出来很麻烦,必须放置一段时间有些腐烂了,再用棍子敲打裂开,有些还需要一粒粒扣出来,全程靠一双手。不记得她摘了多久,也不知道她是怎样“身手矫健”的爬上那么高的树,但是家里的松果壳当柴烧了好几年,她的手长年累月下来也变成了黑色,怎么都清洗不掉。我问过她,为什么要起那么早干活,她只撂下一句这样才有饭吃。那时候懒散的人在农村确实艰难,毕竟种不好粮食蔬菜就真的没饭吃。她还会干很多活,比如修鸡圈、背石头,去别人家帮忙也从不偷懒,“比很多男人都要利索得多”,我听很多村里人都这样夸她。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比较模糊,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去了宝鸡修路、新疆挖煤的,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前后在家,隔一两个月会打电话回来,电话只有街上一个商铺有,打接也是要付钱的,每次我接电话他就只会说“要好好学习”、“听你妈的话”,不会问你最近过得开不开心,偶尔会寄照片回来,照片里穿着干净的衬衫,春节回家的时候也是新衣服、干干净净,还会带健力宝、葡萄干之类稀奇的吃食回来。长大一些跟他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去过最远的是阿尔泰,还有省内的很多城市方,哪里有活干、有钱挣就去哪里,那时候坐绿皮火车,还没座位,在地上一蹲就是几天几夜的车程,为了方便赶车还随身带着一本列车时刻表小册子。
勤劳是好的品质,通过他们的双手,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一些,不再像刚结婚那会“家徒四壁”。听母亲说,他们刚结婚的那会,分家分到两间屋子、一张桌子、一张床,家里历史最悠久的几张椅子、碗柜、衣柜都是父亲学了木工之后自己做的。当然他们除了勤劳,还老实本分,从不投机取巧。父亲常说,当初建筑大热的时候,很多包工的人都赚了大钱,他没去做所以没挣到钱。有几年我常常看到几个“包工头”开着奥迪、宝马回乡,穿着衬衫、西装,再后来就没有见到过了,听说建筑不景气,很多人破产了。
我今年27岁,18岁离开家去成都上大学,22岁毕业来到南方工作。不管怎么说,这二十几年里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是最长的,跟他们一起经历过很多事,但我却并不了解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