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叫一日闲过
三点多醒来,确实已成习惯。
醒来以后做些什么,没成习惯。
2019年,只因2018年的生活随波逐流,因此不敢想。
但是,如果对自己的生活都不敢想,那接下来的一年岂不过成一团浆糊。
随波逐流的原因:事儿多,时间少,惰性强,效率低。
回想一年:
点滴成绩
上学期,陪着老家的孩子,忙碌,但充满信心,是的,给我时间,确实可以带着孩子走向美好。六月份,突然冒出想法:考进城。于是,钟爱的“得到”音频远退了,(事实是,自从那一天以后一直到现在,一直都没再捡起音频。2019年,音频要坚持。《遥远的救世主》里,肖亚文为了留住丁元英这么一个可能给她打开一扇窗的线,从北京赶到德国,几小时的逗留后,再匆匆赶回北京。丁元英让肖亚文可能打开一扇窗,得到却一定可以让我打开一扇窗)
六月、七月、八月,在考试中度过。考试第一名,95.5分,如愿进城。
九月,新学校,新班级,新工作——教研。
新学校,我工作的地方,一到就没有陌生的感觉,因为能适应,所以无需适应期。
新班级,好吧,与原来班级的程度相差挺多,再加上不是班主任,没时间,也就没影响力去培养,没了洗脑这么一个凝聚的过程,老师的影响力也就有限了。一学期快过去,这个班级最大的进步是朗读:基本养成。接下来需要养成的是:思考、书写、写作、阅读。任重而道远。不管有时间,没时间,都必须办好。除了朗读能力能到肯定【两件事证明:一没预习而上课,学生轻松做到正确流利读好课文。二市名师来接班上课,对孩子的朗读能力大大赞赏。】,还有一件事:古诗素养比赛,六个孩子参赛,得到1至6名。
新的教研工作,除了正常教研,经历一位老师的说课(没得奖),两位新老师的县示范课,两位老师的市研讨课,一位老师的城区共同体同课异构,还有我自己的口语交际课县优质课一等,再选拔,市一等,市送教送培,口语交际课的县讲座,申报一个小课题。
很多遗憾
如果说,以上算一点成绩的话,遗憾却是更多:
没读书,教研没精深,论文写作还没开始,没有深入备课,没能让自己的知识成体系,得到没得一直坚持听,或者说,洗脑活动停止了,必达的学习不令人满意,运动没坚持,定下的钢琴曲没完成,英语学习没继续……
新的起点
新的一年,不叫一日闲过:
当2020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希望的是:
1.必达的学习要好,很好。
2.我成为一个相当会写的人。
3.我成为一个思考者。
4.我成为一个学习者。
5.教研工作我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我可能做的调整
1.心思单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2.洗必达的脑,思想引起行动的改变。
3.凌晨时间即是写作时间。
4.每天跳绳或平板支撑。
5.中午陪作业时即是阅读时。
6.晚上是整理房间与阅读、日记时间。
7.得到、英语用零碎时间完成。
8.一星期至少琢磨两节名师课,读完一本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