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诗意的栖居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

不要让网络游戏占有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2021-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桐桐211215

在学校里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就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看着好好的苗子被毁掉,很多老师都会痛心不已!

怎样才能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网络魔爪呢?

最近,国家教育部正式宣布:为规范网络游戏管理,禁止游戏平台每日22点到次日8点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确保线上网课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确保平台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之所以这么做,教育部说得非常清楚:

1、保护学生视力。

2、专心学习,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部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学习的净土还给孩子。

任何资本想要通过游戏侵蚀祖国的花朵,妄想!

可能有的人会说:政策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很多游戏公司只认证件不认人,小学生都拿着父母身份证照样玩。

太小看国家的决心了。

教育部在《通知》里明确表态:平台必须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拒绝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夜间登录。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要在晚上玩游戏,除非父母亲自刷脸,否则想都别想。

自由派人士很不理解:为什么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根据《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1.75亿,其中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

也就是说,中国有1.6亿多未成年人每天在网上冲浪,其中大部分离不开游戏。

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全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过度沉迷游戏对他们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当前的很多游戏都在打擦边球,打开页面不是露胸就是露屁股,一个成年人都看得悸动,更何况是毫无心理防备的学生。

战争、斗狠、情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三观,竟然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准则。

现实生活中的打架斗殴、校园霸凌,甚至猥亵强奸未成年人等等案件,究其根源,罪魁祸首就是网络游戏泛滥成灾。

目前,市面上手机游戏APP数量高达91万款,占全部APP比重25%。

这意味着我们每4款APP,就有一款是游戏,这在全世界都是不正常的。

网络游戏借助APP的东风,功能更全、视觉更强、目标更广、携带更方便,成为了孩子的“学习杀手”,

相比较下,学习在网络游戏面前毫无吸引力。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基础教育阶段家庭都曾遭受过或正在遭受网络游戏的冲击。

看看那些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的中小学生吧。

他们手捧手机的样子是否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身影的映射呢?

朋友们可能不知道,罗大佑从不让小女儿碰iPad和iPhone。

朋友们更不知道,盛大老板陈天桥不玩游戏,乔布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硅谷工程师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这并非偶然!

他们比谁都看得清楚: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手机游戏,对孩子们来说,这更意味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值得推崇!

从这些名人身上,我们还读到了话外之音。

老话说得好: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对于防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件事,国家再重视也始终比不上父母的引导和监督。

只有自己言传身教,才能真正让孩子明白适度与沉迷的区别,才能正确发挥游戏的积极性,

父母绝不能把监护责任全部抛给社会和国家。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就从父母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