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chichte~

末代皇帝溥仪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2人  狼2639

第十五节 袁世凯复出

河南·项城·洹上村。

袁世凯自诩“钓翁”,每日蓑衣垂钓,一副“退归田里,不问世事”的闲云野鹤的姿态。不过袁世凯身边亲近之人都知道这位大帅可是“身在江湖,心在庙堂”。

原来,北方清军绝大部分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北洋系的。而且除了已经因为革命党而独立的省份之外,那些督抚将军一半以上不是他的旧部就是他的门生故吏。此外,在朝中他也依旧有影响力:庆亲王奕劻可以随时把朝廷动态汇报给他——当初离开天津的时候,袁世凯的行李里面就有一部电报机。

“哈哈,好大一条鱼!嗯,袁某钓鱼的技术到底是精进不少嘛。”袁世凯微笑着看着手中的大鱼,“对吧,克定?”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笑呵呵地回答道:“是啊父亲,确实如此。不过父亲现在恐怕要钓的‘鱼’是当今太后吧?”

袁世凯点头,一面收拾渔具一面说道:“当今太后是个弱女子,她可没有她那个垂帘两朝的姑妈那种手段!皇帝年幼,才六岁呢。所以啊,不难办!”

袁克定犹豫了下,“父亲,这些我都知道。但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不是个善茬吧?要知道他醇亲王府可是‘两朝潜龙,一朝摄政’,显赫已极!”不料袁世凯当场驳倒了袁克定的犹豫:“你怕什么!载沣是个暗弱无能的家伙,不然你以为他为什么才干了两年的摄政王就下台了?醇亲王府那显赫的地位全拜孝钦显皇后所赐,载沣恨不得抱着定东陵的圣德神功碑亲吻哪!”

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一日。隆裕皇太后传下懿旨,加封袁世凯为湖广总督,镇压湖北境内的“乱党”!袁世凯不满意这个官衔,他命令前线的北洋新军“消极怠战”,同时接着和北京讨价还价。

徐世昌恨得牙痒痒!眼看着汉口就要被拿下来了,袁大帅居然要他们停止攻击怠战?!不过他很快也就想明白了:这是一个筹码啊……因此驻扎汉口的湖北革命军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清军进攻势头的减弱。

此时的紫禁城里已经混乱不堪了。坐在乾清宫处理朝政的隆裕太后刚刚接到袁世凯的电报,两行热泪就滚下来了。袁世凯的电报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

“臣袁世凯足疾未愈,伏请皇上、皇太后宽限时日。待臣痊愈之后,方可效命疆场!”

年幼的溥仪看了看电报,用很无辜的眼神询问恭亲王溥伟:“你说,这位袁世凯先生真的是有病没好吗?”溥伟看着小皇帝心如刀割!他对这个平辈皇帝说道:“启禀皇上:袁世凯确有病症。不过那不是什么‘足疾’,而是‘心疾’!”

隆裕太后可是听出来了溥伟的这句双关语。她心急火燎地说:“哀家可不管他是个什么病!这个袁蔚亭必须出山!否则北洋军根本就指挥不动……”庆亲王奕劻淡然一笑:“太后若想使袁世凯出山勤王,好办。只要派遣一人去一趟河南游说便可。另外,您可以加码的嘛。”

隆裕太后顾不得那么多了,张口就问:“谁可为使?”文华殿大学士那桐站出班来:“臣愿往!大清国到了这个份上,正是用人之时。臣愿游说袁公出山,辅佐皇上复夺武汉三镇!”

于是隆裕太后再传懿旨,加封袁世凯为陆军大臣!这一下可就把袁世凯由一个地方总督提拔为部院大臣了,下的赌注可不是一点的问题……

于是那桐拿着太后的懿旨来到洹上村见袁世凯,宣读之后说道:“我说蔚亭兄,你不会真的甘心屈就这个陆军大臣的位子了吧?”袁世凯斟满酒,举杯道:“干杯!我袁世凯可不是那种鼠目寸光之人。区区一个陆军大臣还入不得我的法眼,劳烦您回头发一封电报给北京,让太后再加码!我就是个病号,还没好呢。”

那桐喝完酒,笑了:“不愧是李文忠公青眼有加的后起之秀,还真是老奸巨猾!我就知道让你出山没这么容易。这样吧,咱们准备些条件,看看太后答不答应……”

于是在酒席宴前,袁、那二人把条件全部给商议出来了。条件有这么四个:

(一)解散“皇族内阁”,由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自行组织政府;

(二)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同时,也要掌管陆海军的最高指挥权限。此外,守卫紫禁城的禁旅八旗及亲卫队也划归袁世凯管辖;

(三)铁良的皇家禁卫军归在袁世凯的管辖范围之内,不得有误;

(四)清室贵族自即日起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不再过问国政!

这四项要求被那桐一封电报发到北京的外务部去了。外务大臣梁敦彦看到电报,十分生气!他对身边的人说:“袁世凯狼子野心!做了陆军大臣居然还嫌不够?!该杀!”可是说归说,梁敦彦也是没办法啊,这个事儿瞒是瞒不了了,只能上报。

于是梁敦彦进宫,对隆裕太后说:“启禀太后:臣梁敦彦有重要国务禀报!”隆裕已经习惯了,她慢慢接受了大清帝国没落的现实。所以也就不怎么急于调兵遣将了,但是对于袁世凯的问题依旧挂心。

这位丑陋而又懂得谦和忍让的皇太后擦擦眼角的泪水,淡然地说:“你怎么进宫了?是不是洋人又搞事儿了?!”梁敦彦摇摇头,拿出了那份电报放在面前,然后跪倒在地说:“不是。那桐大人发来电报,说袁世凯并不满足于陆军大臣的职务,要做内阁总理大臣!具体的条件有四个,臣已经看过了。请太后慈览。”

隆裕太后看了一眼小德张:“呈上来。”小德张便鞠了个躬,小跑着把电报拿到了隆裕太后的跟前:“太后……”隆裕太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看完之后震怒不已!她大声对梁敦彦说:“袁世凯胃口不小!哀家封他个陆军大臣已经算是抬举了,居然还敢漫天要价!这算什么?!”

溥仪没敢吭气。按例,隆裕太后召见大臣,他这个皇帝都要陪着召见的。原先,溥仪还会偶尔说上那么几句话,现在可就是一句都懒得说了。很简单——因为全听不懂。而且,他发现皇太后和大臣们说话永远哭哭啼啼的,而大臣们也是面色凝重。所以他知道一般没什么好事儿……

梁敦彦叩首拜倒:“无论如何请太后拿个主意!袁世凯的事儿不能再拖了,不然革命党的进攻将会更加猖獗!”此时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在侧,隆裕太后也就询问他的意见:“老庆王,你是内阁总理大臣,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奕劻知道只要袁世凯出山,那他就有花不完的银子。所以奕劻赶紧开口表态:“无妨。让他做奴才这个位子总比北洋新军全部投奔了乱党来打朝廷要好。更何况袁世凯是当世枭雄,不可轻视。”说罢,奕劻喝杯茶接着又说:“至于那四个条件,奴才看也可以答应……因为君主立宪那是孝钦显皇后就已经确立了的事儿,只不过那会的预备立宪期限是十二年而已。”

隆裕太后豁出去了!她斩钉截铁地说:“袁世凯为朝廷股肱之臣,不可埋没。今加封其为直隶总督兼内阁总理大臣,准其自由组阁。我大清皇室自皇帝以下一切人等不再过问国事,现在是时候办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了。”

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的十一月九日,袁世凯就出现在了紫禁城养心殿里向隆裕皇太后“陛见请训”。溥仪坐在高大的龙椅上看着面前那个胖胖的袁世凯,一言不发。隆裕太后在袁世凯见礼之后说道:“蔚亭,你提的条件哀家可是全盘照收了。你的北洋新军战斗力可不低,不要让哀家失望!你得立刻点兵扑灭武昌的乱党,把武汉三镇给夺回到朝廷的手中来。你就放心吧,哀家是不会亏待你的。”

袁世凯一听隆裕太后居然叫起自己的表字,知道目的已经达成。因为按说隆裕太后那种地位的人是不必叫大臣表字的(中国古代的人有姓有名,在成年之后由父亲或者叔父给起一个表字。有时候这个“字”也由授业恩师来起,除了皇帝和上官,一般情况下基本都是叫姓和字,很少叫名。因为如果直呼其名的话就是对人的不尊重),所以他知道隆裕太后已经是把自己作为赌注了。

袁世凯趴在地上心说:既然如此,我何不借着战局不利多捞些好处呢?想到这里,这位心机深沉且面善心狠的直隶总督开口说话了:“臣袁世凯多谢太后信任。可是太后,如今前线战局不利,而黎元洪的湖北革命军势力正盛。要知道这打仗打的就是钱和人命!”

隆裕太后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无奈地问道:“然后呢?”袁世凯立刻流着泪说:“臣敢担保北洋军无一人临阵脱逃!但是目前军饷不足。嗯……臣请太后拨款数万白银以作军饷。如此一则提振士气,二则可以使将士们无后顾之忧……”说完,袁世凯又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可怜的隆裕皇太后明知道袁世凯这是哭穷耍赖,但是她无计可施。所以,这位没有定见的太后只好说道:“军饷无着那是大事!哀家决定从内库拨款五万两白银以作军费,这些总够了吧?若是不够,哀家可以让那些王公大臣捐款嘛。”

袁世凯这才心满意足:“谢太后赏赐,臣请太后静候佳音。臣告退……”说完,袁世凯起身,缓慢退出了养心殿。他一出紫禁城就立刻着手成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内阁!

隆裕太后知道自己现在不仅是把大清帝国列祖列宗打下来的皇权让给了袁世凯,甚至连紫禁城内库里的“过河钱”也保不住了……所以她痛哭流涕,只希望这五万两银子不会打水漂。因此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皇极殿给列祖列宗的“御容画像”及牌位行礼上香,祈求先帝的保佑。

第二天,袁世凯再度进宫了。这次他拿来了新内阁人选的名单。隆裕太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开看了起来:

(一)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二)外务部大臣梁敦彦;(三)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四)度支部大臣严修;(五)学务部大臣唐景崇;(六)陆军部大臣王士珍;(七)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八)司法部大臣沈家本;(九)农工商部大臣张蹇;(十)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十一)理藩部大臣达寿。

隆裕太后把名单公之于众,引起一片哗然!因为这个内阁的核心成员基本都是汉族,而且几乎全是袁世凯北洋系的人!满族阁臣有没有?也有。但是比起原来由庆亲王奕劻领衔那个内阁比重明显小得多……这个内阁的满族大臣只有海军大臣萨镇冰和理藩大臣达寿两人。

很明显,这个内阁照顾的是汉族官僚的利益。而且这个内阁已经变成了袁世凯揽权的一个绝佳的工具!恭亲王溥伟很反对这个内阁的名单,认定袁世凯要“学曹孟德改换门庭”。

但是袁世凯一副“我为大清国着想,希望诸公共赴国难”的无辜架势,倒搞得一些满族亲贵下不来台了。隆裕太后也是怒火中烧,但是她可是一号才做出了“大清国皇室自皇帝以下不再过问国事”的承诺的。现在可不能反悔,也没法反悔——因为袁世凯回去就把隆裕太后的承诺作为新闻告诉了英国《泰晤士报》和上海《申报》等一大批知名媒体的记者。

隆裕太后苦笑着点点头,再度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蔚亭可不要让朝廷失望啊。”然后就提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准奏立办”四个大字。

于是湖北前线的战局立刻紧张起来!黎元洪发现清军又开始加紧攻击了。不仅如此,四川也面临着清军的反攻,四川大汉军政府已经下达了戒烟令。同时在其他反清独立出来的省份,各地的军政府也开始准备战斗,他们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到来……

那么袁世凯的责任内阁带给大清帝国的是福还是祸呢?清政府、各地军政府、袁世凯的责任内阁以及刚刚归国主持革命的孙文,这些方面能够达成一个怎样的局面来结束清王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