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获得成功?
考虑一下,你有没有碰到过以下的情况?
- 老板布置任务,想法特别跳跃,让人不知所以。公司的政策设定,也时常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
- 老板布置了任务,你好不容易加班加点完成,老板却要推翻重做。本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哪知老板一点都不领情,还怪你没有核实清楚就盲目去做,浪费了时间,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 你在公司里勤恳工作,辛苦经营各种关系,谋求升职加薪。但一转眼,看似平时不务正业的同事,已经跳到新公司甚至新行业,飞上枝头变凤凰,薪水翻翻。
如果你也为以上情况苦恼,每天虽然努力工作,但似乎总是原地踏步,陷入了职业瓶颈。本文所要讲的“游牧型”的”蝈蝈思维“,可以帮你转换赛道,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获得成功。
什么是“蝈蝈思维?
《高维度思考法》,出自日本作家细谷功,书里详细解读了什么是“蝈蝈思维”,对职场人很有启发。
蝈蝈的形象,出自伊索寓言。蝈蝈天性游手好闲,整个夏天都在唱歌跳舞,没有积蓄,到了冬天难免陷入困境;与之相对的是蚂蚁的形象,蚂蚁在夏天辛勤劳动,蓄积财富,到了冬天也不愁。
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想要告诉我们存量的重要性。但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逻辑有时会发生逆转。
- 相比勤奋工作,重视存量的蚂蚁,重视流量的蝈蝈,更容易将知识经验重置为零,推动破坏性创新;
- 相比有巢,习惯于封闭体系的蚂蚁,没巢的蝈蝈,更容易不在潜意识里“划线”,用开放的视角看问题,获得新机遇;
- 相比生活在二维世界里的蚂蚁,生活在三维空间,可以随意跳跃的蝈蝈,更容易跳出所在环境,从更高的视角俯瞰问题,找到出其不意的解决方案。
蚂蚁是重视存量,固守巢穴,习惯于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的“农耕思维”,而蝈蝈是重视流量,不定居,频繁搜索新猎物“狩猎思维”。
蚂蚁思维的代表,正是所有被困在低水平勤奋状态的职场人。勤勤恳恳工作,是一向认为的美德,但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新的职业和行业层出不穷,若固守蚂蚁思维,紧盯着现在、这里、具体的问题,则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下一节,我们来具体看看蝈蝈思维和蚂蚁思维的区别。
“蝈蝈思维”和“蚂蚁思维”
解决问题的蚂蚁思维vs.发现问题的蝈蝈思维,图片来自《高纬度思考法》
1,存量vs 流量
《德鲁克的一堂课》一书中提到,一个学生询问德鲁克成功的秘诀,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向顾客提问以及面对咨询课题的时候,不记得自己依赖过业界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如说恰恰相反,我完全不会依赖知识和经验,而是会以一种一无所知的空白状态去面对,因为不管要解决哪个业绩的什么问题,要想帮到顾客,一无所知是最大的武器。
德鲁克所说的“一无所知是最大的武器”,就是一种典型的流量思维。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正是咨询顾问。咨询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一群外行给一群内行出主意”。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有不少忠心耿耿为之奋斗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老员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企业非常宝贵,但同时他们也会成为企业变革的阻碍。这是因为:
- 这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把他们的思考模式化了,很难看到企业需要变革的方向,所谓“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 他们属于企业现有模式中的既得利益者,这也让他们没有太多改革的动机。
与此相对,外来的咨询顾问有如下两个优势:
- 因为对企业的模式不熟悉,反而不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束缚,容易提出企业内部专家忽视的问题和建议;
- 一般是直接受雇于企业高层领导,没有在企业中的既得利益,做完这个项目就会撤出该企业,进入下一个客户。
在公司内,能推动公司不断变革的厉害角色,往往都具备在企业内部,用“咨询顾问的流量视角”看企业存量问题的能力。
2,有巢vs.无巢
蚂蚁有巢,且巢内分工明确,蚁后,兵蚁,工蚁,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蝈蝈没巢,虽然喜欢交际,但大多数时候过的是没组织单身汉生活,不喜欢对生活做详细规划。
用职业生涯做类比,工作环境稳定,职业生涯相对清晰的工作,可以被称为“有巢类工作”;
而工作环境变化大,职业生涯变化不定,呈网状跳跃结构的工作,可以被称为“没巢类工作”
用这个概念划分,你就理解为什么会有上一节中的情况3:
当你还在“现有的巢”,这个封闭的赛台上,辛苦经营你的事业,尽力做到最好的时候,你的同事思考的则是如何找到别的赛台;
当你在一家事业单位,努力工作,苦心经营人脉,试图升到科长处长的时候,看似平时不务正业的同事则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技能,比如Python,跳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去了,脱离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舒心不少,薪水也翻番。
(这里插一句,借用Python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保持开放无巢体系的好处。Python作为2019年最火的一门职业技能,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以后会单写一篇)
3,低维vs.高纬
蚂蚁的世界,只有前后左右两维;而蝈蝈因为可以跳跃,拥有三维的世界。这带来了看问题视角的巨大差异。
英国数学家,教育家Edwin • Abbott,在其著作《平面国》中,对二维和三维世界的区别,做了完美的表述:
二维世界平面国的居民,无法对三维空间中的球产生认识。
因此当球逐渐穿过,二维世界的居民,只能看见投影在自己这个世界的二维图形圆,从最初的点逐渐变大,然后逐渐缩小,直到变成点后消失。
因为纬度的差异,二维世界平面国的居民,很难理解三维空间的球的行为。类似的,二维世界里的蚂蚁,也很难理解三维世界里蝈蝈的行为。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如何用4根火柴拼出“田”字?
这个问题,对于在二维世界里的蚂蚁,是无解的。只有像三维世界里的蝈蝈,纵深一跃,从高出俯瞰,才能发现两两相抵的四根火柴,在空中俯瞰,可以拼成一个完美的田字。
用4根火柴拼出“田”字,图片来自《高纬度思考法》
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蝈蝈思维”?
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蝈蝈思维“。
1,别让你的位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别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其实:
最能限制你想象力的是你的位置,让你没法跳出现在的位置去思考。
开篇里提到的情况1,是很多公司底层员工的真实写照。总觉得老板言行变来变去,公司的政策让人费解,却不知,原因在于自己看不见隐藏的变量,而只能站在自己的位置,看见用于实现特定目的手段。
老板布置的任务,表面上看,昨天和今天可能显得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这两个任务可能都是为同一个目的服务;
公司的政策,虽然看起来让人费解,但背后,有共通的公司运行的深刻逻辑。
举个例子。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很多金融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美国政府拿纳税人的钱,给这些公司“输血”,你猜这些公司拿到钱以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做广告告知客户我们有钱了,不用着急挤兑?还是发钱给一线员工,稳住大家的情绪?
都不是。他们用这笔钱,给高管发放当年的奖金。
底层的员工不理解。愤怒的美国人民,甚至发起了抵制华尔街的运动。
但站在公司高层看,这事情再好理解不过:高管的薪酬奖金,本来就和公司的业绩关系不大——事实上,有调查显示,高管的薪酬奖金,业绩因素只占到了5%,40%与公司规模相关。
工作中,主动抓住跟老板,同事,公司高管,业界大佬打交道的每一个机会,认真听取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跳出自己的位置,站在老板,整个部门,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视角看问题,你看到的,和那些只能看见自己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员工,风景会有大不同。
2,做具体的工作之前,搞清楚为什么
开篇里提到的情况2,也是底层员工常犯的错误。很多做管理的人,其实并没丰富的带人经验,或者就是没时间,布置任务的时候,只交待要做什么,而不交代为什么做。了解清楚目的这一重要环节,就需要下属主动通过询问,或自己做调研的方式搞清楚。
5W2H+3Why,图片来源《高纬度思考法》
用5W2H的框架,设计开展工作的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增加3个Why,把工作的目的搞清楚,看似绕了个圈,多花了时间,实则非常必要。因为很多时候,搞清楚了目的,你会发现,你对老板布置任务的理解有误,或者达成这个目的,事实上有更好的办法。
做到这点,你不但能省去因为目的和手段南辕北辙而浪费的时间,而且在老板的眼中,你会从一个只会执行具体步骤的初级员工,升级到一个可以自己思考周全的“高级员工”。被老板在贴上这样的标签,以后你也会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尊重和主动权。
3,发现新点子:需要先抽象再类推
先抽象,再类推是仿生学的基本思路。BBC有一档有趣的节目叫《30种让我们变聪明的动物》,里面有一集非常有意思,讲是用蚊子的口器为原型做出的无痛针头。
蚊子这种动物,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细细的针插入人类或动物皮肤中,输入毒液,吸出血液,几乎不造成任何痛苦。这个特点被类推,就有了无痛针头的思路。
再举个例子。眼镜店曾经是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但互联网+眼镜店的类推,诞生了著名的Warby Parker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在互联网上销售质优价廉的眼镜,曾被“快公司”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创意公司。
4,80/20原则:八分经典,二分新知;八分主业,二分副业
开篇说的情况3,是典型的只知道低头做事,不知道抬头看路的情况。在一个行业做到极致,令人敬佩,但如果这是个即将灭亡的行业,你做的再好,最终也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中国不少传统的手工艺,修钟表,编篾筐,剪花样等都面临这样的境况。人工智能时代,会有一批低级白领工作消失,比如打字,登记账目,初级笔译甚至口译。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80/20原则。
读书学习:八分经典,二分新知;
工作时间的安排(包括主业和副业):八分主业,二分副业。
很多伟大公司,都是从最开始不起眼的副业开始的。比如上文提到的Warby Parker公司,原本只是沃顿商学院的一个学生创业项目,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搞出来的,现在估值超过10亿美金。
结束语
历史有时候会用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循环。
狩猎思维,本是一种不知积累的落后思维方式。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伊索寓言,赞美了喜欢存量,定居在稳定巢穴中,每天低头辛勤劳作的蚂蚁。
但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蚂蚁的”农耕型思维”已经不能适应需要,职场人如果想不被淘汰,需要的是一种不定居的,频繁搜索新猎物,需要时甚至能一跃而起的“狩猎型思维”。
职场人,跳出舒适的巢,努力做一只狩猎的“蝈蝈”,才有机会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除非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Echo,坐标北美,供职于世界500强的职场老司机,分享职场和成长干货。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