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Karl.Popper(三)证伪主义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哲KKK

证伪主义的定义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言之“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观察和实验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只能证明一个理论是假,却不能证明这个理论是真。这就是他的证伪主义,波普尔所提出的理由的是:一个个别的或单称的陈述是能够用经验主义证伪的。

证伪主义是和证实相对的,证实是建立在归纳主义的基础上的,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来归纳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而证伪主义是建立在演绎逻辑的基础上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中强调的是对严格的全称陈述理论的证伪,所以,一旦在生活或实验中能够找到与这个全称陈述理论不相符合,那么就可以证明这个由归纳证实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即达到了证伪的目的。

谈及证伪主义,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凡天鹅都是白的”这个严格全称陈述的命题,从生活的角度看是符合常规的,因为几乎人们所见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凡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理论是被归纳主义所证实的,它的证实是建立在见证大量的白色天鹅的基础上的,由于生活中的人没有见到黑色的或其他颜色的天鹅,所以归纳主义者或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凡天鹅都是白色的”,即在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证实了这个理论。可是,波普尔对此提出了疑问,一旦有黑色的或者是其他颜色的天鹅存在,那么这个“凡天鹅都是白色的”理论即刻便被证伪。

波普尔的理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者无法解释和驳斥的,因为它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因为建立在归纳主义基础上的理论大部分都是严格的全称陈述,所以一旦被波普尔认为在该理论的框架内有个别的或者是单称陈述的存在并且和原理论是相反的或相对的,那么原理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在波普尔提出不符合者时即刻便被证伪。但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主要是适合那种严格的全称陈述命题或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因为只有这样归纳主义者才能在得出结论后存在让波普尔置疑的空间,而这往往是能够被波普尔所证伪的。

波普尔认为理论不可证实但可证伪的理由还有:一个严格的全称陈述的否定总是等价于一个严格的存在陈述。举例可以更好的理解,如:不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有非白的天鹅。对于一个被归纳主义证实的理论而言,只要他存在类似这样的转变等式,即一个严格的全称的陈述的否定存在这样的等式和它肯定的命题形式相对立,则该全称命题或理论便可被证伪。

从逻辑上看,证伪的逻辑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称为否定后件必定否定前件,即:如果A,那么就B,如非B,那就非A。所以,经验证实和经验证伪两种原则的对立,在逻辑上就对应着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的对立。证实是归纳逻辑的应用,严格的全称陈述不能被证实,反映了归纳逻辑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非必然关系。证伪之所以不同,就在它的逻辑方法是演绎法。

波普尔在反对归纳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证伪主义理论,这个基础就是他得出的:既然个别不能通过归纳上升为一般,因而经验也就不能通过证实个别而证实一般。同时,逻辑实证主义者也在理论的证明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漏洞。按照实证主义者的观点,科学必须要“证明为真”,那么,证明为真所依靠的又是什么呢?其实,他们的证明方式无外乎经验证明和形式上理论上的逻辑证明,但是,正是逻辑实证主义自己证明了两条根本否定自己的命题:一是归纳同时不能成为证明,很明显的意味着一切经验证明的有限性;二是严格的分析性证明仍然具有它的不完全性。终于,逻辑实证主义者自己终结了自己,也即是被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逐渐的取代而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  逻辑实证主义或许在一定范围里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是可以解释一些问题的,但由于它本身地局限性最终也会被比其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代替,这就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作用,但是,一个理论不能永远的成立,和逻辑实证主义者一样,证伪主义一定的时间内也会发现一些它本身的漏洞或者是局限性,但是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的,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证伪主义理论在指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问题,历来是科学和哲学探讨的重大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来自对大量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知识的不断增加,科学发展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渐进积累过程。但是,波普反对这种观点,他从证伪主义角度出发,把科学发展看作是一个不断证伪理论的过程,即是不断地推翻理论的过程。波普尔就是坚持这种观点,也就是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证伪主义才可以起促进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坚持这种革命批判的态度,很显然的讲,他得证伪主义理论对科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整个的科学发展过程中,证伪理论明显的具有着许多错误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去具体的分析。

因为波普尔曾经也承认一个理论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这只有通过经验去验证的,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和逻辑实证主义者一致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他的证伪主义理论缺乏严格意思上的理论针对性,他得理论有时可以去反对逻辑实证者,但是有时是服从的,因为这只是针对的对象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波普尔真正一致坚持的是这样的观点:反对逻辑实证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③。所以,我认为波普尔的证伪理论一定程度上反对逻辑实证书主义者的基础上主要反对的是可证实性成为惯行的科学划界的标准,他认为只有自己的证伪理论可以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因为证伪理论比证实理论更完善,况且在当时的人们是无法德反对和证伪证伪理论的。这很显然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科学划界的讨论,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都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真理,也是划界的标准,但是后期认识的发展也会证实或证伪这种针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和辩论。

证实主义理论和证伪主义理论,都是关于如何判别和推进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但是经验归纳主义是把证实看作是由经验的归纳证实,波普正确地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对科学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对来说,他的证伪原则也同样是片面的,过于简单化,不能正确说明科学理论的变化和发展。事实上,现在看来单凭感性经验的证实或证伪,单纯的归纳或演绎早已不能适应其在深度和广度上迅速发展的需要。不论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还是波普的证伪原则,都不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不是用整体的、历史的观点来考察理论的检验问题或者时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因此都不可避免的会陷入这种理论的困境。

总之,波普尔在批评逻辑实证者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证伪主义,尤其是他认为的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的观点对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也在很大的范围内和很长的时期内指导着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但同时,由于其理论的必然局限性,固然就会被后续理论的发展所取代,但是证伪主义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将保持自己的地位,直到永远。

附: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观点

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流派。又称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此外,以德国哲学家H.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波兰的A.塔尔斯基为首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A.艾耶尔等人的观点和理论,都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范围。)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

① 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② 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③ 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 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