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与文化散文以文会友

在澳洲吃水饺

2019-05-13  本文已影响17人  Winterlily
在澳洲吃水饺

(背景知识:约翰,62岁,1.9米,白人,鳏夫,有三个女儿,分别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加拿大的渥太华)

离开布里斯班的前一天是星期六,我决定利用下午时间,请我的一位住在附近的女同学过来,一起包饺子。我征求了我的homestay约翰的意见,他愉快地同意了。
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最难解决的是盐。家里只有胡椒粉、果酱之类的调味品,根本就没有盐。于是我和一同居住在约翰家的陈先生出去买。
我们住的是巴顿区,附近只有一家不大的超市,店主人是华人,来自广东。我们走进超市,除了看到报纸、香烟、方便面、酱油等物品,根本就看不到盐。无奈,我和陈先生决定,用酱油代替盐。
家里也没有擀面杖。我同学到处寻找代替擀面杖的东西,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稍圆的棍子,洗干净,权当擀面杖使用。
上述材料准备好以后,我们发现还缺案板。于是我们商量了一下,就用餐桌当案板。
基本工作告一段落,我同学突然想起她的homestay,就抄起电话打了过去。她告诉自己的homestay晚上不回去吃饭,并顺口邀请她也过来,和我们一起吃饺子。
放下电话,我同学解释说,她的homestay是个离婚女人,有个十一岁的女儿,当晚她女儿去前夫那边,家里没有人,挺孤单的,所以希望她能过来,大家一起热闹一下,也不费事。
“这事得征求约翰的同意。”我对同学说。“要是他不同意,这件事办得有些尴尬。”
“他应该不会不同意吧?”我同学似乎也感到了自己做事有欠妥当,不无担心地说。
我快步走到我的homestay的卧室门口,朝里一看,发现他正静静地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约翰,”我轻轻地敲敲门,对他说,“我同学想把她的homestay邀请过来吃晚饭。她的homestay是个离婚女人,一个人在家。”约翰动作缓慢地从床上坐起来,没有立刻给我答复。稍过片刻,他像是下了决心似地,说:“今天是周末,我有些累,不希望有陌生人到家里打扰。”
我立刻转身,把约翰的话转告我同学,让她抓紧时间给她的homestay打电话,免得她过来了,我的homestay不欢迎。
“这下完蛋了!”我同学不无沮丧地说。“我该怎么向她解释?哎,都怪我!”
“不怪你。按说这也不是什么事,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而已。只是,没想到西方人竟如此个性,不勉强。这在中国有点不可思议。你不用找借口,就直接告诉她,说我的homestay不同意。没事的。西方人喜欢直来直去。”
我同学重又抄起电话,有些为难地给她的homestay打过去。让她如释重负的是,她的homestay在电话里反而安慰了她,说没事儿。
第一锅水饺出来后,四个人围着餐桌坐下来,打开一瓶澳洲葡萄酒,每人斟上一杯。
“今晚是我们最后一次在约翰家吃饭,明天一早我们就将踏上归程。为了中澳友谊,为了感谢约翰,我们一起来干一杯!”我第一个举起杯,邀请约翰、同学和陈先生。
大家都很开心,尤其是约翰。他竟然用蹩脚的汉语跟我们一一碰杯,祝我们回国后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第一锅水饺很快在欢笑声和祝酒声中吃光了。接下来是第二锅。趁水饺刚出锅比较烫,陈先生提议,我们就围着餐桌拍几张照片,保留住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辰。于是我同学帮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而后,我们又与约翰单独合影。等到我同学与约翰合影的时候,出人意料地,约翰竟轻轻地把我同学抱了起来,惹得我同学发出一串咯咯咯的笑声。
那晚上的水饺好不好吃早已不记得了,不过,那晚上的葡萄酒味道还真不错。
这次吃水饺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同时也让我们对西方人的待人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不会刻意去结交人,不想做的事会明确地说出来。比较而言,我们中国人不习惯这种直接的拒绝,也因此多了一些勉强和心劳。
PS:两年后我问来上海当外教的澳洲朋友,他们为什么不吃盐。他的回答是,他们的身体对盐有明显的反应,如果吃盐,晚上会无法入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