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人物Ⅱ袁枢——袁可立之子,明末官僚,收藏家
1、生平
2、其诗文书画与收藏
3、南董北王,师友相宜
1、生平
袁枢 (1600-1645),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明朝书画家、收藏鉴赏家、诗人,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睢县)人。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
〔按〕袁枢号石□,□生僻字,宝盖头下一个愚。音“遇”,义“寄也”。见《康熙字典》。
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袁枢为父亲在家守孝, 遭遇从归德府败退下来的李自成流民攻城,睢阳卫几千卫军不堪一击全军覆没。袁枢破家散财两千金募勇杀敌,擐甲登陴,倡先固守,力战七昼夜,至目生疮痏(wěi),睢州城得以保全。五十二年后的清朝康熙三十六年春天,应睢州全城父老所请,由河南巡抚李国亮报呈清朝庭特批崇祀前朝袁枢崇祀乡贤祠,二年后由其曾孙袁景朱请田兰芳补作墓志铭,此已距袁枢去世六十年,可见满清“文字狱”酷烈之一斑。
“其训伯子枢,不独以诗文书画,而以有用实学,死忠死孝, 文武之事日者。 □攻睢,睢危甚,伯子守南城门,著百斤铁衣,提大刀鼓舞忠义。有剧贼甲而立马谕城中,为免屠计,伯子发矢贯其喉。贼丧胆,去。事闻于朝,张许生色。呜呼!此足以观公矣!”(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袁枢貌俊伟,多大略。善骑射,有边才。明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侵明,明将多畏缩,袁枢不避死,以户部郎中文职督饷于辽左军前,解朝廷庚癸之忧。“宽空一御寇,再御边”(王铎《袁石□诗序》),秉父志一生抗清。
崇祯十五年(1642),袁枢奉旨榷浒墅关,十七年五月回朝。“榷政告竣,颂声塞途。(钱谦益《牧斋全集》)”。《浒墅关志》:“145、袁枢,伯应,主事,河南睢阳,崇祯十六年,1643,1年”(明代建关以来共计146人,一说148人,袁枢为第145任)。
“明末,中原莽为盗区,廷推其才,(明崇祯十七年十月初四日)特命为本省布政司右参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开府,乡党以为荣。迨“高许之变”将作(1645年正月),从巡抚越其杰渡江去,至金陵,遂卒。" (清田兰芳《逸德轩文稿·袁太学传》) “无何(弘光元年,1645年),豫饷告匮,巡抚越公其杰趣公,入请,即命亲往直、浙、闽、广督之。行至杭州,而天兵已渡江矣(五月底)。公返卧白下(金陵),阅两月,竟以疾卒。” (田兰芳《袁枢墓志铭》)以此可知,壬午年(1642)开封城被黄河水淹后,袁枢于明弘光元年在睢州家里开府办公,正月“高许之变”暴发前夕就奉巡抚越其杰命一起奔赴金陵下江南几个省去筹措军饷了。有学者谓,明廷以袁枢为大梁道兵备节制河南总兵许定国,因许定国曾为袁可立旧部,和用侯方域之监左良玉兵如出一辙。如果袁枢不离开睢州,凭其对许定国的影响力,或许“高许之变”另有变数,如此则南明国史当有改写可能。
明·赵震元《松青堂文选·为李公师祭袁石□宪副》:“而朝廷之金瓯不固,公闻国变,眦裂发怒。”
“袁枢返回南京,见南京已被清军攻克,眦裂发怒,与越其杰相继绝食数日,忧愤而亡。”
由于袁枢绝食而死对抗清士人鼓舞很大,清初的史籍包括袁氏家谱在内为避清朝讳,都没有明确详记和渲染此事。钱海岳《南明史·袁枢传》为“终事不详”。清顺治十八年由其长子袁赋诚亲自撰写的《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也仅“顺治二年卒于金陵”寥寥数语。
袁枢是明末名臣袁可立独子,这对袁枢来说等于是背上了一个很大的政治包袱,注定了他不可能走钱谦益、王铎和张缙彦等人的贰臣道路,他只有一死报春秋,完节归明。他和父亲的门生黄道周、祁彪佳、倪元璐、刘理顺,还有同僚越其杰、杨文骢等人选择了成仁报国的道路。惜哉!
袁枢有三子,赋诚、赋谌、赋諴(早卒)。长子袁赋诚官广西南宁府新宁州知州,次子袁赋谌,皆善藏,精鉴赏,上海图书馆《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松桂堂帖》、安徽省博物馆的16幅《董其昌纪游册》等大量藏品都留有其鉴赏印记。
2、其诗文书画与收藏
其诗文韵致甚高,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钱谦益、刘理顺、方以智、王时敏、王铎等名士相唱和,风流倜傥名满天下。钱谦益曾盛赞其“负文武大略,博雅好古,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著有《袁伯应诗集》,清兴文字狱,诗稿遭禁毁。
山水画工巧,精鉴赏,绘事出入董源、巨然、黄公望间。家富收藏,为华亭董其昌、孟津王铎所推重。所临僧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气韵冲胆,卓有古趣。张庚《国朝画征录》卷首为之列传。品丝弹竹,艺靡不工。赵震元称其为"一代巨公,三吴妙品"(《松青堂文选·为袁石□复开封太府》)。书法追摹楮遂良、米芾,风格遒劲清新。行书《临米芾诗帖扇面》被鉴赏大师金运昌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明)17》列为第一。画作《平泉十石图》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崇祯十六年创作的《松溪泛舟图》在2013年9月17日北京嘉德拍卖会上拍卖成交,这是迄今为止袁枢作品在大陆民间首次现身。
袁枢为明末书画及收藏鉴赏大家,曾藏有董源《潇湘图》,上有袁枢跋一,钤“袁枢私印”、“袁枢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明袁枢鉴赏书画印”等,自跋“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得于董思白年伯家,原值加四帑焉”(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夏山图》中缝钤“袁枢收藏印记”(今藏上海博物馆);《溪岸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巨然《萧翼赚兰亭图》钤“袁枢之印”(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层岩丛树图》钤“袁枢收藏印记”,上有王铎为袁枢所作跋语(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山图》上有王铎跋语,钤“袁枢明印”、“石□收藏印信”等(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维《山阴图》上有王铎为袁枢所作跋语(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董其昌为袁枢之父袁可立所绘《疏林远岫图》(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袁节寰大司马像》(今藏商丘),及王铎为其所写《赠袁枢诗册》(今藏美国杨思胜处);王铎为袁枢所绘《雪景竹石图》已收录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成为山东济南市博物馆的收藏精品。
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睢阳袁氏藏本),乃天下法帖之祖,历经袁可立、袁枢、袁赋诚三代递藏,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南宋拓本《松桂堂帖》,为宋刻法帖精品,钤“明□台袁伯应家藏图书”、“袁赋谌鉴赏印”,1995年经日本人捐献,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临兰亭序》(无锡博物院);这些名画珍品都在海内外流传有序,其他流散天涯不为世所知者殊多。
仅就所见可知,睢阳袁伯应的收藏以价值论堪称巨富,然当日之袁伯应似无今人之世俗铜臭,更多的收藏是为了儒雅和风流,一夜之间,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幅国宝级名画《潇湘图》,董其昌递藏于袁伯应,仅仅是“原值加四帑焉”(《潇湘图·袁枢题跋》),看古人遗风流韵,观一叶而知千秋。袁枢是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的集大成者,为历代藏家所推崇。著名收藏家王时敏在《烟客题跋》中有《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赞赏道:“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王鉴在《仿巨然真迹图》中题道:“董宗伯所藏巨然真迹,今归袁环中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入清后,睢阳袁氏家道式微,袁氏文物流散天涯。现所知流向有卞永誉、安岐、梁清标、宋荦、翁同龢等。
3、南董北王,师友相宜
袁枢与明末大家多有交往,与年伯董其昌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董其昌卒后,一生最喜爱的“四源堂”四幅名画多归袁枢所有。至今尚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16幅《董其昌纪游册》,为董其昌早年作品,世所罕见,也是睢阳尚书袁氏家藏旧物。董其昌在《袁伯应诗集序》中写道:“余与伯应尊公少司马(即袁可立)同举于兰阳陆先生之门”,袁枢与董其昌的关系源于董与其父是同年,且同出于陆树声尚书之门。
崇祯十五年(1642),袁枢榷浒墅关,十七年五月回朝。其间王铎曾在苏州袁枢浒墅关避难数月,二人关系尤为密切,合作之笔为世人所重,流出海外者尤多。在苏州西部山区的摩崖石刻上,至今保留有“明崇祯十六年三月河南王铎书、袁枢题”(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的“仙砰”两个大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书法珍品。查《王铎年谱》得知,是年“三月某夜,于江苏浒墅关同故友袁枢(寰中)相聚,为袁枢藏巨然《层峦丛树图》、董源《潇湘图》等题跋。”王铎《拟山园选集》有《浒墅北发石□舟中远送因以寄怀》等数首诗为睢阳袁枢而作。崇祯癸未(1643)夏,王铎就袁家善墨在苏州为袁枢书《苍雪精舍诗卷》。《秘殿珠林》卷十七末尾,有崇祯十七年二月袁枢与王铎、张永禧、韩逢禧等人在苏州半山堂一同观赏唐摹王羲之《黄庭经》的记录。
王铎临王献之《贤弟帖》赠与袁枢,此幅书于一六四一年,是其四十九岁之作,所临《贤弟帖》同刻于《淳化阁帖》卷五及《绛帖》卷一,姜夔所撰《绛帖平》指出此帖应出自王献之笔迹。此轴草书写于绫本之上,笔势劲健纵逸,意到笔随。书法右下方钤有“石□”一印,表示应曾藏于明朝书画家及大收藏鉴赏家袁枢。袁氏工书画精鉴赏,为明末文人画家如董其昌、王铎等推重。王铎与袁枢二人交情深厚,并书《赠袁枢诗册》相赠。此轴包首有题字“天泉阁藏神品”,为著名戏曲评论家、梅兰芳的私人秘书许姬传弟许源来旧藏,现为英国私人收藏家所藏,2015年估价港币100万至150万。
王铎为明天启二年进士,是年春天袁枢之父袁可立正任考官,当对王铎有提携师座之恩,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及袁枢母亲宋夫人的行状都是王铎撰文书丹的,所以两人的交往当至少开始于这一时期。另见《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落款有“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王铎《赠袁枢诗册》末页署款为:“癸酉九月夜,用圣教兴福夫子碑,为环中(袁枢号)老亲契”。据此睢县县志办公室编审罗杰性认为王铎与袁家一定有姻亲关系,或亲戚与师生关系并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45/79d2dab3bc9b152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