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神上的中产阶层”,据说勇气和眼光都还不够格
所谓”精神上的中产阶层”,据说勇气和眼光都还不够格
看到“精神上的中产阶层”,既好奇又困惑,禁不住一步步地去摆渡并思考着“中产阶层”的定义角度。中产阶层(英语:middle class)是一种社会阶层,在现代社会中,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也可以被称作小康阶级。中产阶层,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现在更多的定义角度基本都基于消费能力去剖析:能够完全满足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有能力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没有资产阶层的巨大财富,也没有低收入阶层的社会福利;不过,即使收入与消费已成为当下判断中产阶层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在很多社会学家看来,这还是与真正的中产定义相去甚远。判断中产还需要很多软指标,如受教育程度、职业、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等。
相对而言,目前人们对中产阶级的认识还是片面化的,主要还是集中于经济收入层面,很少意识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上的特征,这种认知让中国中产阶层从位置或阶段上都很尴尬。当下约定俗成的认知里,教育改变人生、房子改变人生、婚姻改变人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中产的钱包主要贡献给了房子、车子和孩子,真正用于娱乐消遣的支出远远低于前述项目,尤其是用于个人培训上的支出,更是微乎其微。
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在当下的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里,其实只是被中产而已。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还远远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或阶层)。从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和精神追求这些定义来和中产阶层链接上,这就需要具有较强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丰子恺先生以“人生三层楼”的比喻人生的境界,第一层物质生活,第二层精神生活,第三层灵魂生活。如果不以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去界定,便难以从精神层面去找到中产阶层除了物质以外的考评参照点。没有精神上的追求,不管是谁,也只能是个“土鳖”。真正的中产阶层外在已经开始超越物质上的门槛,内在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例如:去画展买几幅高格调的画作,学高尔夫球、学皮划艇、学潜水、学帆船,想着通过各项折腾把自己的段位再提升些档次。
值得追求的生活美学应该是那些真正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细节之选,而不仅仅是在朋友圈刷存在感;应该用心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而不是一味地满足物质的欲望;开始需求和欣赏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智慧性的蕴含着传递着温暖、思想与美学的产品……毕竟那些充满热情、努力生产出来的东西,里面蕴含着灵魂。精神上的中产阶层应该是有闲适时间去分辨乌鸦与喜鹊的声音、城市之间的蓝天白云不同的形态、各种花草的名字与盛开的季节、溯溪煮茶虚度时光的惬意、有无风铃声倾入寂静的傍晚......如若还是缺乏勇气去做些无用的事情,去添补精神的匮乏,那么也会导致你的眼光和对事物的判断力还不够格。如若只能怀揣着物质,身上承载着压力和焦虑,不敢放弃、不敢倒下、不敢生病,稍微不努力一切东西都会消失不见,那么也就缺少无所畏惧地面对未来未知的一切的从容和勇气。精神是价值观的表象,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如果崩溃或者没有建立,将会是导致焦虑的真正原因。连精神都达不到中产的中产阶层,心理健康也颇为堪忧,也许只会成为一群在一步步毁掉社会文明的所谓社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