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费曼超级阅读法读朱自清的《匆匆》
阳春三月,用费曼超级阅读法读朱自清的《匆匆》,感觉这是一篇用完美诗意的语言成就的经典散文。
这篇散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这些日子,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在家上“空中黔课”。配合网课的进程,老师建议这个经典的篇章可以先背诵下来。
孩子们觉得有难度,于是,我自己重温了这脍炙人口的美文。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它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吧,那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它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一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凡是优秀的散文,语言都非常精炼准确。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以自然、亲切感人著称。这篇文章在表达充满惋惜的心情、在追索时间的去处时,语言功力尽显其中。
上班路上,听了今天读书营课程中的核聚老师分享的费曼阅读法后,我在想,既然费曼阅读法可以称为终极阅读法,何不用费曼阅读法来精读这篇文章,一来是可以完成今天的作业,二来也可以进行迁移,引导孩子理解和背诵这篇文章。一举两得,岂不善哉。
费曼是谁?他的超级阅读法精妙在哪里呢?
这里先安利一下关于费曼和他的超级阅读法:费曼,全名理查德·费曼,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在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妹妹琼,比他小9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费曼在他妹妹14岁生日时,送了一本大学天文学教科书作为礼物,并说:“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根据费曼超级阅读法,他妹妹不但读懂了那本大学教科书,后来更因为阅读到书中300多页时发现一位女天文家,受到激励,真的成为了天文学家。从头读,往下读,再从头,直到完全读懂,这就是费曼超级阅读法的精髓。
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我个人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不要有畏难心理,相当于一条陌生的路,走多次,就成了熟悉的路。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寥寥几笔,写意般勾勒出了一个春天的画面。在此,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情景。去与来,枯与青,谢与开这些词义上的对比,加上音韵平仄上的变化,赋予了文字美感。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流露出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惋惜。
“是有人偷了它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吧,那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它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这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找寻时间踪迹的急切心情;这一连串的设问,形成一种急切之势,引导读者共同追寻。
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呢?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具体数字的表达呢?读到这里,感觉卡住了,于是按照费曼阅读法提倡的,“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在这里我停了下来,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感受着时代脉搏,内心充溢无尽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是坚强的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站在“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这篇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反映了当时大部分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写这篇文章时,朱自清24岁,也就是文章里提到的“八千多日子”,他内心充溢着找不到出路的迷茫,所以“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这几句,表达出作者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从“起床、洗手、吃饭、默默凝眸、躺在床上”这些身边的的小事情写起,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的物象,给人以真实、亲历的感觉,从生活琐事入手写感悟,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诉说着对时间的眷恋和流逝如飞感。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此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抒发胸中无限的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这一连串的反问,层层递进,将文章推向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和无奈,也是忠告人们珍惜时间。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文末的一句,作者并未回答,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余味无穷。
读完说回费曼。费曼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在获得的诸多奖项中他自豪的是1972年获得的奥尔斯特教育奖章。费曼提倡多次阅读一本书,因为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他的超级阅读法其实也是他的教育观——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大道至简。
《匆匆》这篇散文本身所具有的音韵感、画面感也值得读多遍。我在使用费曼超级阅读法读匆匆一文时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发现叠词之美。
匆匆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叠词。叠词是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叠词可以分为:
1、AABB型:安安稳稳、病病歪歪、抽抽搭搭、大大落落、匪匪翼翼、沸沸扬扬、纷纷攘攘。
2、AABC型:哀哀父母、哀哀欲绝、嗷嗷待哺、版版六十四、比比皆是。
3、ABCA型:床上安床、防不及防、防不胜防、冠上加冠、国将不国、话里有话、话中有话。
4、ABAC型之一:不卑不亢、不茶不饭、不痴不聋、不瞅不睬。
5、ABB型:甜津津、甜丝丝、喜洋洋、乐滋滋、兴冲冲、气冲冲、孤零零。
文中的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属于ABB型;轻轻悄悄、伶伶俐俐属于AABB型,都是叠词,却又有变化,如同旋律中的变奏,极富音韵之美。
就这样,我用费曼超级阅读法来阅读《匆匆》一文,不断发现知识的缺口,在阅读过程中卡住时,就找原因,卡壳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知识缺口,花时间钻研这个概念,彻底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补完缺口后重新组织,如果卡壳,就继续学习和改进,直到完全搞明白。
最后一步,便是分享。如上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