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故事
考上大学那一年,爸爸妈妈没有送我去上学,而是叔叔和舅舅送的我。因为他们要去新疆摘棉花。
我有时候想起来会觉得遗憾,我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他们没有参与。
是的,我没有去过新疆,但走南闯北谋生活的爸爸妈妈去过,我们老家的亲戚基本上都去过,有很多人是全家一起去的,有很多人现在还在新疆。
有人赚回来很多钱,有人亏本回归,也有人刚刚够花。有新的生命在那里出生,取名“新~”,也有人在那里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因为太过劳累而生病,甚至有人永远的留在了那片离家很遥远的土地。
尽管很遥远,每年还是有很多亲戚朋友结伴远行,有些人去承包土地,有些人去当工人,有些人去种植棉花,有些人到收获的季节去摘棉花。
为了生活嘛,哪里赚钱去哪里,而新疆,是一个最适合这些劳动人民的地方,是一个做多少活得多少钱的地方,消费也不算高。最重要的,是适合不识字的他们。
对于这个遥远的地方,没有去过,却莫名熟悉,因为亲戚朋友们的茶余饭后很多都关于这个地方。“听说某某在那里赚了很多钱”,“听说某某亏了好几万”,“听说今年棉花长得不太好”…诸如此类。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棉花地都是这种模式,但在我爸妈和亲戚们常去的地方,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种棉花”,“摘棉花”。他们都这么称呼。
关于种棉花,一般都是由一个老板来承包一块地,然后再由好几家人或者好几个人来负责种植管理,按照负责的地的面积来给钱。他们称为“管地”。
肥料和水什么的老板会统一处理,负责的人来浇水施肥除草打顶,有时机器负责,有些工作如打顶之类的只能由人工来完成。
老板可以只承包种植,也可以同时承包采摘,这可能是承包整块地还是承包种植或者采摘这个项目的区别。
只承包种植的老板会在8月中下旬统一“交地”,按照棉花的长势交地,平时的打理很重要,气候也很重要,有时亏本有时赚钱。
采摘的季节,准备去打工的人一般从六七月份开始到处打电话问,问有没有认识的新疆棉花老板,问哪个老板的价格高一点。八月份左右从家出发去新疆摘棉花。
工人们去老板承包的棉花地里采摘,然后老板统一称重给钱,一公斤一块多到三块不等,每年的价格不同,每个老板的价格不同。
每个人手速快慢和吃苦能力不一样,努力的人一天能挣两百多块钱,慢的人也能有一百块左右的收入。
为了多摘一些,爸爸他们每天天刚亮就出门,直到晚上快看不见路了才回。拿方便面或者冷馒头到棉花地里当午饭。
听说新疆的蚊子很大,一不小心就被咬满头包,听说干燥加上冷,很容易生冻疮,手还会裂开,听说很疼。听说三天三夜的硬座会坐得腿都肿起来。
这些不容易,都是后来爸爸他们在谈笑中说出来的,我们当成故事听,假装若无其事,心里在流泪。
跟家里一样,每一家人有自己的住处,自己买菜做饭,自己生活。生活费可以跟老板预支工资,也可以自己出。
因为是称重给钱,所以去不去上班是自由的,但这些为了生活背井离乡的人,哪舍得休息。
爸爸妈妈去了好几次新疆,有一次因为外婆生病,刚到那就回来了,在那的亲戚朋友凑了些钱给他们当路费。
每次去新疆打工回来爸爸都说再也不去那了,水土不合,还有太累了。
可是每次快交地的时候爸爸还是会打电话到处问价格问今年棉花长得怎么样,然后他们又踏上去新疆的火车。
有时候运气好能买到硬卧,有时候是硬座甚至是站票。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度过这段旅程的,去新疆的机票太贵了。
如果真的有“迫”,那应该是生活所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