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生平

2024-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李可染

1907年,李可染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一个平民家庭中,父母给他取名“李永顺”。

父母不识字,整天忙于生计,李可染和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放养长大。

“拉魂腔”是一种流行于苏北等地的地方戏,李可染耳濡目染,也特别喜欢看戏,闲暇时还会在地上画出那些舞台上的人物。

7岁时,他开始上私塾,业余时间练起了书法。

渐渐地,这个能写善画的少年在左邻右舍中有了点小名气,逢年过节的总有人来找他写个对联,画个钟馗之类的。

1916年,10岁的李可染进入徐州“吴氏兄弟小学”读书。

这所学校的美术老师王琴舫是当时很有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曾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王琴舫对李可染的绘画天赋十分欣赏,认为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就给他改名叫做“李可染”。

后来,李可染又拜当地画家钱食芝为师,学习“清初四王”风格的绘画。

1923年,李可染离开家乡,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初级师范科学系学习绘画和手工。

上海美专的创办人就是前文讲过的刘海粟。

读书期间,李可染见到了海派名家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视野得以开阔。

两年以后,李可染回到家乡任教。

1929年,李可染报考杭州艺专的,当时称“国立西湖艺术院”。

他顺利成为这所学校的研究生,师从林风眠学习西画。

关云长

这幅创作于1931年的《关云长》,笔墨之间还可以看到林风眠风格的影子。

1931年,李可染在徐州艺专任美术老师。

这个时期,李可染创作了大量抗日作品。

打回老家去

这些抗日宣传画多取材平民百姓,有明确的主题,给人很强的感染力。

1935年,李可染到北平的故宫博物院参观,受其启发,开始将风格转向写意人物画。

钟馗图

这是创作于1935年的《钟馗图》。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夸张又很有趣,形象朴拙但不粗俗。

1942年,李可染开始以“牛”为题材进行创作。

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牧笛》,请来了李可染为剧组画了十四张原稿图。

动画片《牧笛》

1946年,李可染应邀到北平艺专任教,并在徐悲鸿的引荐下,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

经过两位大师的指点,李可染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原北平艺专)取消了中国画系,李可染改教水彩画。

1953年,李可染与两位友人去往江南写生。

家家都在画屏中

这幅著名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取材自杭州的一个小山村,根据写生稿完成的创作。

第二年,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了水墨写生画展,齐白石亲自为这次画展题写了展名。

画展的成功举办,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即以写生的方式,将西画的光影等技巧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

自此,李可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体系。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李可染创作了大型山水画《长征》。

长征

1962年开始,李可染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灵感,连续创作了七幅《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

1989年12月5日,李可染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