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中国人的焦虑从那里来》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24人  幸福happy
《中国人的焦虑从那里来》
看到经济学家茅于轼著的《中国人的焦虑从那里来》这一本书,感觉题目起的很吸引眼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焦虑,然而本书并不是描写个人的焦虑,从经济学着手,描写的是一些与普通大众公共利益有关的事情,很有意思的书,瞬间吸引了我的读书兴趣。
  一、 开篇讲述了社会公正的问题,首先引出了话题,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普遍的说法认为是贫富差距导致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固然会引起怨气,但也不是决定因素。中国的香港基尼系数比内地还高,分配比香港还更公平一些,内地的基尼系数差别主要是城乡差距,内地的分配不公部分是自然造成的,基尼系数大是可以理解。香港面积小,没有地区间的差别,这可以说明香港的收入不公完全是人为的。在香港,距离很近的人之间收入差别会很大,可在香港并没有因为收入差别而引起很大的民怨。香港曾经发生的大游行等活动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而不是收入原因。
   民怨的另一个说法是贪污腐败,可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不是最腐败的国家,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中,中国排七十多位,比中国腐败的多的国家有很多。收入差距和贪污腐败是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民怨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在于某些政府官员不讲理,全社会必须恢复讲理的风气,尤其是政府必须带头讲理。我个人比较赞同作者的观点,古语云:不患寡,患不均。在一个社会里,必须要公平公正,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讲理,要有可以让每个公众讲理的渠道,是一个讲道理的社会,这样民怨就会慢慢消失了,社会越来越稳定!
二、对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必须从经济学最基本的知识出发。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的欲望的无限性,高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即使主张公平的人,也同意应该提高效率,避免人们限于贫困。讲究公平的同时也要考虑效率该如何保证。作者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进行推导,提出为什么大多数人类社会没有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深入研究后发现,只有个人的财产权得到保护,有公正的司法系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且自由的。简单说就是人权的确立。凡是人权被尊重的国家都能享受繁荣,人权被忽视的国家,不但民不聊生,而且百姓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社会结构摇摇欲坠。读到这段时,使我想到为什么一些有钱人都移民国外,财产转移了。
  市场要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前提是要有一个有秩序的市场制度,需要基本的人权来保证。人权是财富的保证,只能保证个人的人身和财产,不能保证经济上的公平。市场制度不会自动实现经济的平等。相反,贫富不均正好是市场制度造成的。例如,比尔盖茨这样的大富豪就是市场制度下产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全世界财富的生产更有效率,但是贫富差距也在空前扩大。然而我们追求平等,不可以放弃市场制度,因为这是保证资源配置合理的唯一方法。可以采取的方法是用政府的力量加上民间的力量,将富人的钱转移一部分给低收入者。市场做初次分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做二次分配。政府的二次分配是强制性的,即累进式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非政府组织的二次分配是自愿性的,即慈善性捐款如果中国未来可以进入这种理想的状态,市场进行初次分配,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作二次分配,我们将避免贫困,又有一个可接受的公平状态。
   可中国的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国的个人调节税不但没有起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反而起到了逆调节作用。因为征收的对象主要是工薪阶层,富人都逃税,税务局对此毫无办法。我们的累进所得税只适用于工资部分,而大部分富人不是靠工资致富的,他们主要靠财产性收入高致富。这部分收入税务局缺乏信息,无法对他们征税。即使他们老实申报了,也没有累进的税制,只是20%的统一税率。更何况目前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7%,其他93%直接间接都和消费者的购买有关,而和家庭的储蓄无关。你的钱存在银行政府不会对这部分征税,但是你一旦消费,买了东西,政府就对此征税。打电话,付电费,在超市买东西,国家都在征税。富人的消费虽然高,但是从比例而言他们的储蓄比例更高,相对的消费少。改革税制,按总收入征税,并且采用累进税制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