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过往...

于娟的孤本

2020-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差丢丢先生

有的时候不提笔,你会不知道是否想把你脑海里的文字记录下来,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五月二十二日,下雨天。这样的天气总是让人多愁善感,不知道情系何处,思之何来。

最近在看《此生未完成》,引用书本里的话说,这是于娟的一步孤本,是出于癌症晚期的一个病人的所见所闻。

从书的内容看来,作者也是很乐观的,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把自己最后一段时间以文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针对癌症得病的前后,提出了几点给以借鉴的建议。

从这边书里,我能感受到的是作者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家里人的支持和朋友的帮助。

如果没有这两者的关系,一个患癌的人只能等死的份,说不定就没有这个独一无二的孤本了。

忙着应付疾病都来不及,还能有什么精力去开玩笑呢。

于娟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对于已经去世的人来说,尊敬这个词用的很贴切。

从开始文章对作者的评论和对其逝去的不舍可以看出,去世的不是一个作者,而是大家的朋友。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慌的,因为看着这些话题,我难免很感慨,也很怕。

怕太过于投入,而不能自己。

还好作者的语风还是挺幽默的,在幽默中浸透着深沉和无奈。

任何一个作者之所以能成名,各有其优势。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

里面有很多很平和有道理的语句,是值得我们收录的。

可惜了,我没有记录下来。那就给自己留个悬念,万一哪天我又翻到这本书,或许还能拿起来再读读。

面对死亡,人的思想往往比较简单,想法比较通透,看的比谁都明了,想的比谁都深入。

有句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所以一般性说出来的话都是真性情,没有任何的掩饰。

面对死亡,或许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害怕。

那到底害怕什么呢?可能连本人都不知道。是对尘世的不舍,还是未知的死亡的无以名状。

人总归是要死的,谈到死,就闻声变色。

而到了真正需要离开的时候,哪个是害怕的发着抖走的呢。

显然没有,所以谈起死亡,便不是害怕死亡本身,而是这个走到死亡的未知过程让你感到压抑害怕。

死并不可怕,需要直面的时候,你就看淡了。

文中的作者这一点让人很钦佩,没有恐惧,随遇而安,目标比较明确,能挣一点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拼了命的想要活下去,但到时候终归是要走的。

在努力的挣扎也逃脱不了命运之手,上天自有安排,而你自有定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