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虚假关心的老年人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还是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近来我开始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了。这本《复乐园》,包括还没读完的那本《最好的告别》,都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几千年来,“尊老”对于中国人来说基本上是最重要的一个词。不管是古时候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经》和“二十四孝”故事,还是今天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号召,全社会都在努力关心关爱老年人,一派温馨和谐景象。
不过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些关心都是假的。
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赵丽蓉老师在一个小品中扮演一位退休老太太,用唐山话教育巩汉林扮演的儿子时候说:“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幸福了?不对。我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说的多么偏僻入理。
恐怕二十年过去了,在年轻人眼里,更高的精神追求,就是广场舞,除此以外和以前没什么区别,依旧是一个扁平的符号。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只能被当做“包袱”放在相声小品等节目里博观众一笑,而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则完全被忽视。大家都默认,老年人没有性需求。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幸福的比例会更高吧,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本来就不是因为感情所以结合在一起的,几十年的相安无事很可能不是因为彼此习惯,而是因为早就把对方视为陌生人了。而面对不幸福的婚姻,就像老年人阻止年轻人离婚一样,年轻人同样会阻止老年人做出同样的选择。老年人劝解常用的借口是“婚姻都是这样磕磕碰碰的,以后习惯就好了,哪有动不动就离婚的”。仿佛是自己受了坑害,为了找到心理平衡,也不能让自己后代幸福。而年轻人劝解常用的借口是“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什么啊,说出去不怕人笑话,你不嫌害臊我还嫌丢人呢”。就好像老人为了子女付出一辈子了还不够,到老了也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利。中外莫不如此,要不然北野武离婚能受到全世界瞩目嘛。
我想了想为什么在年轻人眼里,老年人没有性需求。可能老年人一提“性需求”这个词,另一个叫做“老不正经”的词就率先跑到这个词前面了。可能大家觉得老年女性已经绝经了,应该不会再有需求了;可能大家一想到老年男性有性需求就一下想到了《红楼梦》,想到了贾珍,想到了爬灰——糟糕,又被鲁迅给说中了。与其做贾珍,那还不如当岳不群呢,起码还能落个“君子”的名号。
正常的渠道走不通,自然只能走旁门左道了。因此时有老年人“寻花问柳”而后染病或者被骗的新闻见诸网络,年轻人看到这样的新闻会如何想呢?
一定不会觉得是因为正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才发生这样的事,而是觉得这就是“老不正经”的下场。男人二十多岁,家里就张罗着催他结婚。娶妻生子也好,传宗接代也好,成家立业也好,家人潜意识里还是为了给他找个合法满足需求的渠道。但反过来年轻人是不会想着给自家六七十岁的老人找个合法满足需求的渠道的,恐怕飞机杯都会被耻笑吧。
然后会觉得自家老人威严、沉稳,不管是和蔼可亲还是不苟言笑,反正是绝对不会有生理需求的,“生理需求”几个字就已经破坏了老人在自己家中和心中的形象。一定不会有,也一定不能有。
面对这样的设定,老年人只能把自己的欲望压得更死,盖的更严,要么心理扭曲,要么抱憾终身。
《复乐园》展示了一个我们很少关注,很容易忽视的世界。不管是为了追求自己梦想而选择高龄离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游走在多名异性之间的,还是看上了年轻的异性而不顾一切的,亦或是为了追求心爱的异性而使出各种招数的,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也很可爱。
希望我到了那个年纪,也能有继续追求的勇气,少让自己的一生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