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段属于青春的记忆(二十四)
(二十四)读研那些事儿
因为只剩一年,很多东西没有扔,分两次搬家到了悉尼。爸爸妈妈和小表弟出了一份力。
悉尼又叫雪梨,很可爱的一个名字。但“雪梨”这个译法出现的比“悉尼”要早,据说是早期广东地区移民约定俗成的称呼。
到现在,本来不说粤语的湾湾还是用“雪梨”作为译名。反倒是原本用“雪梨”的香港和澳门宝宝们,逐渐改用悉尼。
悉尼算是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心。和阿村及墨尔本感觉完全不一样。
我的学校在郊区,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市区中心,经济活动频繁的地方,明显能感到不一样。
其实读研这一年,就像是大学生涯的浓缩,我遇到的事情重新来了一遍。苏苏回国后,我遇到了新室友和新同学。
我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我和她聊学习,她和我聊工作。偶尔聊两句,交换一下对方的生活。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新学校与本科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华人特别多,这点对比很明显。即使我们学校地段一般,也不是澳大利亚最好的学校,依旧是这种感觉。
华人多了的好处就是,时时刻刻可以用中文交流,包括作业。但是毕竟留学在外,如果一直依赖中文交流,其实是锻炼不到自己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既然花了钱,就要强迫自己多一些锻炼的机会。
因为读研时间不算长,课程也比较紧,所以我没有选择再打工,而是一心扑在了学习上面。
唯一一张小组同学照片(图片来源:作者图)和国内学校情况差不多,硕士学位分成学硕(学术型)培养研究型人才,注重理论性和专业性;和专硕(专业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应用价值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今年小表妹考研时,和她聊的时候才知道,好像时长上面来看国内外略有差别。
国外的硕士并不因为类型不同,时间不一样,当时都是1.5年。只是室友小小毕业的时候,他们专业的学制改成了2年。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仍旧遇到了新的小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是会为成绩烦恼,为期末考试头秃。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优雅从容的。
看着一些从国内新来的同学,慌慌张张的,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的我。只不过二十几岁的他们即使是慌张,也比十几岁的我自信了许多。
对,更自信的感觉。
也难得的我被抱了大腿。很多新来的同学会找我咨询一些生活、学习的事项,想和我做小组作业。
课余时间,我就泡在学校的图书馆。
作为全球最美的50座图书馆之一,我们学校图书馆是一座及科技、环保、实用与一体的图书馆。它采用了最先进的自动藏书系统,将8千万藏书集中到一起,可以节约同学们寻找书籍的时间。而且还安装了全自动百叶窗,可根据光照进行自动调节,确保同学们在最舒适的光照下进行学习。
更重要的是,学校图书馆一直注重于环境保护,这一点让我非常欣赏。它使用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洗手间清洁,而全自动采光系统可以根据太阳光照进行灯光的亮度调节,可以减少35%电量的使用。
照片不足以凸显实际的美(图片来源:度娘)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是24小时对学生开放的,如果不是因为英语水平有限,还真想泡在图书馆里不回家了。
对母校的认同和认可,就像我们对自己家庭、国家的认可一样。认可母校的价值观,可以很快的提升自己的归属感。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今天我以母校为荣,他日母校以我为荣”。
是的,我很喜欢它。
And Gladly Teche.
就像我当时从宣传画上面看见它一样,一眼定终身。
我们学校还是澳大利亚唯一一所公交车站建在校园里的大学,去哪里都很方便。
另外,这一年我拓展了很多新的旅游地方,比如首都堪培拉、布里斯班大堡礁和凯恩斯热带雨林。沿着东北海岸线走了一趟,是和南边地区完全不同的风光。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一座非常非常小的城市,有一个很好笑的小传说。是因为悉尼和墨尔本为定都名额争抢不下,才便宜了这个小家伙。
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城市里面确实有很多风格各不相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很多国家的主要办事机构。还有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学校——国立大学,虽然这几年会徘徊,但基本也位列前三。
我大学一名学霸同学,就在这里读研究生。
东北沿线的旅行和我同班同学搭在一起去的,只不过做决策的换成了我。
我想,人都是有两面性的。要主动也要被动,要抱大腿也要被抱大腿,正所谓想得到就要先付出。
但是事实也证明,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朋友。
我选的方案在出发前,小伙伴是同意的。但真正到了实处,多少有些因人而异。因为凯恩斯处于北部热带雨林地区,气温很高,即使我们在秋假的时候去,整个温度也很高,行走在热带雨林间,潮湿又闷热,小伙伴瞬间失去了兴趣。
这座隐没于丛林中的古堡花园坐落在帕罗尼拉公园里,是宫崎骏大师《天空之城》的灵感地。这种遗留在丛林间,有着几百年的文化和历史的建筑物恰恰是我喜欢探索的。所以我也并没有强求,玩的开心,就一起,不开心就算了。
帕罗尼拉公园城堡,澳大利亚的空中之城 (图片来源:作者图)还好我们只是一门课的同学,也并不在一个小组,所以除了结伴旅行之外,其他的也谈不上。发现人长了一些年纪,有些事情便不那么在意了。如果放到三年前,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这样辛辛苦苦做的计划他人不满意,可能我的玻璃心就碎一地了。
有时候,读书或者是学知识并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什么,而是向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去接受更多的事情。
读过的书和脚下的路组成了人生的精彩篇章。
这一年虽然没有苏苏的陪伴,但是我觉得我是开心的。
再说我的室友,来自重庆的辣妹子,叫小小,也就是那个在酒吧遇险故事的女主角。很有缘分的是,我们是同一所大学的,只不过因为专业不同,而不在同一个校区。
她是学土地规划的,当时来讲是非常洋气的一个专业,研究生也是同专业。
我们俩年纪相仿,又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所有有说不完的话题可以聊。要是没有课,常常能聊到深夜。现在也着实记不清那个时候在聊什么,总之就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因为澳大利亚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制的,隔音效果一般,我们还被另外一间房间的室友吐槽,说我们两个夜夜笙歌。
对,我们两个喜欢的歌曲也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听着歌在聊天。
偶尔也会研究一些黑暗料理,小小是不太会做饭的,所以她负责想招,我负责实操。
结果不但没有黑暗,还开启了新味蕾体验。
这一年,就这样忙忙碌碌,一年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2012年7月毕业时,我送给自己一份大礼,去爬悉尼大桥。我站在悉尼大桥的顶上,美景尽收眼底,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容纳万物的胸怀。
说到这里,我想父母让我出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增长了人生经验,开阔了眼界视野,也许留学这件事情止步于前,但是人生绝不止步于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图片来源:作者图)【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