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行为偏误
过度自信
自己猜的200个国家,10%偏误。
百度了一下,截止2018年,全世界共有**195**个国家,地区为38个。
事实与自己猜的有差距,并且猜的时候并没有分国家、地区。对国家与地区并没有区分。
过度自信、过度乐观是人演化到今天必要的因子。
在投资中,我们不要想着天上能够掉馅饼,而要尽可能多的用逻辑去思考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很多事实其实是可以搜索到的。对于不了解的,失去就失去了。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
对于失去的时机,耐心等待,以静制动。只要有青山,就有柴烧。
保守主义
选B,第一反应就是第一个瓶子红球多。这是自己真实的反应。
包括我们学习的时候也会保守主义,对于不理解、有难度的内容排斥,对于符合自己观点、简单的内容更愿意解释。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了保守主义,如果想突破,以后要刻意练习今天推荐两个工具。
1.归零法。想象自己是一张白纸再做决定,忘记自己的立场。
2.逆行法。有意识多接受反面观点。这个方法和辩证法很相似。但是更好理解。
直觉行事
自己在很多时候都是凭自觉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找关键所在,到底为什么。比如今天领导给我出了一个题:
有个团队代表参加比赛,现场报分成绩第一,最后比赛文件下发他们成了第4名,团队负责人很不舒服,要找主办方理论。如果是我碰到这个问题会如何处理?
我凭直觉的回答,说些安抚性的套话(因为我凭直觉的认为这里面有内幕了)
可是领导告诉我他处理的实际经过,他首先是询问了比赛的具体情况,多少队伍,分几天比赛等;然后问了下比赛的具体方案,原创会加0.5分。这就找到了为什么由现场第一变为第四。
找到了关键所在,就给团队负责人解开这个心结。
一是现场打分全场第一,是评委现场认为的最高分。
二是方案是提前发给大家的,公开的原创加0.5分,综合考虑,这几个节目是原创,并且现场分数和你距离不大,加了0.5分就超过了你。就像考公务员一样,笔试是一个环节,笔试过了还要进行面试,最终录取是看综合分数。
一条一条的把事实和分析讲给团队负责人听,以理服人,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说大话和套话,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关键所在,然后给人解释的时候以理服人。
过度自信在我身上通常是比如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查找相关信息后,在还没有全面了解时,就有一种自己很懂的感觉了。遇到人谈起这个就滔滔不绝,然后坚持很多自认为很有道理的判断。比如在买相机上,去买了画质好,但是使用起来不方便的相机,看上去很懂,却用的很少;比如在看了几本区块链的书籍,在币市一路走高的时候,就认为未来以来,对各种反对声音都不屑一顾......当然,这些都会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保守主义表现在在认定了一下牛人观点后,就很难去改变,固守,不反向思考。比如不要用杠杆,不要碰期货...
惯性
一匹正在倒下的骆驼会吸引很多把刀。
在正常的生活中,比如说夫妻吵架,我们就要采取措施想办法去平衡一下,避免负反馈继续向下。
比如制定了学习目标,每天都要坚持,一旦那天放松变为一周“放松”,一个月负反馈就会形成,继续向下。
遇到意外,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
之前的我爱抱怨,大学时总是一幅愤世嫉俗的样子,盯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在得到学习后,慢慢的看问题更加从客观出发,正反都看。不是在一旁抱怨,而是积极拥抱。逐渐的,眼里看到的世界更加积极了,自己变得积极向上了。这是自己身上的一种体验。如果你关注的是坏的方面,天天想着坏的方面,那就会朝坏的方向发展;如果你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你会想办法去拥抱去改变,那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投资是系统问题
本周的内容让我想起了之前在万维刚老师专栏学习到的系统思维,并做了对比。通常简单问题,用线性思维就可以解决。系统问题简单思维就会做出差的决策。什么是系统?系统包含各种元素、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功能目的。类似像投资、人际关系、家庭、管理、教育等,可以都归为系统问题。
为什么这些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最好?而做好了可以称得上是艺术?投资是一门艺术,领导也是一门艺术,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因为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问题,而是是系统问题,这也是投资、生活的魅力所在吧。
比如投资,老师一再强调不会去简单推荐几只股票,而是帮助我们搭建金融框架,用逻辑去思考。推荐的股票现在能赚钱,而那只是市场序列的一个截面,如果不去学着理解这个序列的演进,也把握不了赚的钱。所以要跟这老师学习金融的逻辑,用理性的思维,系统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