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学做专业父母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真相令人意外!

2019-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石育儿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真相令人意外!

很多父母都烦恼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呢?

我们觉得自己在倾其所有的爱着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付出,为什么到头来,孩子却不理解呢?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的回答几乎惊人相似:因为父母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知乎上还有一个问题:跟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最高赞的答主说:

当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父母会直接反驳:你想多了吧,至于吗?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很绝望,不被理解,还被否定。

这个回答激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真正不被理解的不是家长,是孩子!

昨天晚上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新闻

11月1日,在湖北襄阳,36岁王女士因陪孩子写作业气得诱发心梗......

当晚,王女士为自己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讲数学题,在反复讲解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心脏不适。

王女士在采访时说:

给孩子讲了很多遍,他依然不会,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自己气得要炸了,就感觉心慌,出不来气,赶紧让丈夫开车送到医院。

近一年来为孩子的学习生了不少气,孩子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我看了视频后,大概知道了什么情况......

母子因为作业问题沟通不畅,惹怒了母亲,让这位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在家里大声责骂自己的孩子。

被孩子气到住院差点心梗,我们确实是心疼这位母亲,但一年来孩子承受着母亲的辱骂,有谁心疼这个孩子呢?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不理解自己的用心。

其实真正无法沟通的是家长不是孩子,因为你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叛逆好强,也爱面子。他们期望被理解、被尊重。

之前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

一进门,朋友就跟我吐槽她女儿:“气死我了,我家孩子把我一件衣服剪得稀巴烂,拆了满床的亮片!”

但当朋友打开她女儿送的礼物后,哭了。她哽咽地抱住女儿:“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这是妈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原来,孩子用衣服上的亮片做装饰,在一个粉色的布上拼出了:妈妈生日快乐!

你看,妈妈眼里的“坏孩子”,其实是如此的贴心又温暖。有时候他们的“坏”,只是他们爱你的方式。

孩子给我们的爱,远比父母给予他们的更无私。而这份珍贵,需要我们用同等的爱和理解去回应。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少年说》一期有位女孩吐槽自己爱“坑”女儿的爸爸:

爸妈为了让她全面发展,从小就逼着她上各种兴趣班,学唱歌跳舞;参加朋友聚会喜欢让她当众表演……

可是孩子并不喜欢唱歌跳舞,更不愿意当众表演,于是她决定在勇气台上“坑”一次爸爸。

节目现场,女儿也学起了平时爸爸对待她的方式“坑”起了自己的父亲,让父亲上台来唱歌。

爸爸听了女儿的提议,觉得难为情,开始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台去唱歌。

最后,爸爸被迫无奈,只得唱一首。唱完后主持人问爸爸:

感觉到那种被支配的恐惧了吗?

当我们强迫孩子学某个特长,或者强迫孩子表演时,我们根本考虑不到孩子是不是乐意的。我们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自己的面子。

我们都说孩子不理解父母,我们何时理解过孩子?我们都知道:“理解别人,才能让别人理解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用“结果”来衡量好坏,却忘了探寻孩子的初心。

我们看似父母一直出,孩子总在索取,但事实上,是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了更多生命的真相,返璞归真。

惟愿我们在父母的有效期内,给身边的孩子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等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