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喜欢打赏?知识变现与网络乞讨
1
前阵子,知名网络作者张佳玮给中国平安撰写了一篇广告文案,发布在知乎上。
张公子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你若有心琢磨,会发现那篇文案并不复杂,让人感觉摆在张佳玮眼前的是道小学生作文题:“中国平安将用 AI 技术给您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请以 AI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 6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别人硬凭着眼花缭乱的用典,把小学生作文写出了博古通今的大 V 风采。
然而,写得好也没用,这件事迅速以争议的形式成为了社区热议的话题。
这个问题的讨论比广告本身的评论还多2
这类话题在知乎的走向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会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议论呼啸而过,最后大家选了个看起来最体面的答案,送上去成为高赞。如果你不能提出更体面的观点来个“实名反对”的话,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这回大家选择的观点是:你们这些米虫!别人凭本事赚点钱有什么好议论的?你知道软广有多可恶嘛,别人这硬广是君子取财。
这样的立场得到了围观群众的热情拥护,尽管仅在几周前,讨论起今日头条花钱签约知乎大 V 一事时,不少人还在念叨着“在知乎答题是为了分享知识而不是挣钱”。
3
无论知识变现的口号喊得有多响亮,也不得不承认,在今天,意见领袖收钱办事依然会被描述得像是下了海。
知乎用户会用长篇大论告诉你,如果你写的东西有价值,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收钱,甚至不收钱都不妥,否则你的干货就没有被“真正需要的人”善待,会显得不那么有价值。言毕,他们热烈地批评了知乎的内容付费产品,从“值乎”到“Live”再到“付费咨询”,满地碎鸡蛋。
不知道买下这些 Live 能不能改掉盲从,但至少收入将近千万的作者可以开始盲购了可见,那些顺理成章的大道理,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想法。替人仗义执言一万次,轮到你自己开通打赏功能向读者伸手要钱时,难免还是有点尴尬。
4
《武林外传》知名乞丐小米曾说过,他们也是从事服务业,你赏他个铜板,他陪你个笑脸,还附赠声大爷,皆大欢喜。
“你给我一个铜板,买我一声大爷行行好,然后再送你一笑脸,你说买一送一,是不是服务业者?” / 图片来自电视剧《武林外传》当我们在网上付费答题、收钱写稿、放二维码求打赏……做任何变现行为时,像是向人宣告:啊,我好穷,只能上网搞点钱,求求看官们赏点钱。
然后看官们就会觉得:那你肯定有意营销人设、媚俗媚众、炒作自己、嘎吱读者来捞钱。对这种没什么本事只能上网骗钱的穷鬼,我们不要上当!
意见领袖羞于当乞丐,而观众反感意见领袖当乞丐,这买卖难成。
5
说好的相互服务皆大欢喜,结果变成了有损风骨的网络乞讨,是有社会原因的。
这是中国第三产业尚不够发达造成的。
人们经常念叨,中国即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而跨越这一阶段的核心,就是要振兴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来扩大内需。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第三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 图片来自香港贸易发展局这个意思是说,现在中国的服务业是薄弱的。
服务业的核心是消费主义,而非生产。哈根达斯比和路雪的成本能贵多少,所有人都心中有数,但一个有生命力的经济体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学会支付溢价去享受哈根达斯能够提供的服务,而不是计算口感提升的性价比。在一个经济已经发展但所有人都盘算性价比的社会,本国制造商既没有廉价劳动力可以获得成本优势,又没有足够的科技创新实力去生产无需进行这种PK的商品,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但漫长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留下的价值观里,服务人员天然显得卑微。若是有小女孩被麦当劳店员的笑容打动,励志做服务员,一定会被语重心长地谈话教育两小时。
可以说,我们还需要时间来接受“互相服务”这个概念,把它与乞讨划清界限。
不断攀登的科技树,是生产力的高度,而消费主义,是生产力的广度。爆科技树显然没有让更多人喜欢哈根达斯来得简单。
毕竟,就算是造卫星来卖也得看市场有多大。
6
当然,除了双方认可的价值交换以外,还有另一种流行的“变现”途径——利用信息不平等来捞钱。
人们给这种诈骗行为起了个可爱的名字:智商税。
7
这样看,虽然现在难免尴尬,但给有价值的内容付费,确实应该是一件有格调的事情。
此处好像非常适合放张二维码: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打赏作者
作者 / 伏焰
编辑 / Eric
封面图来自视觉中国
为什么你不喜欢打赏?知识变现与网络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