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的主语?!
妈妈很值钱
给MMD讲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讲到“怕得鱼惊不应人”,他说:“小孩怕鱼惊了。鱼惊了,就不答应人了。不答应人,就是不咬勾了。”
鱼没惊,我惊着了。
儿啊,这句话的主语到底是谁啊?!
胡令能的全诗是这样的: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正常大脑一般是这样思维的:(蓬头稚子)怕惊扰到鱼,所以他朝着问路的人摆手:“别(请发四声)吵吵(请发轻声),鱼都让你吓跑了。”如果非要给这句话加个主语,那我要说:(蓬头稚子)怕得鱼惊,(蓬头稚子)不应人。
很显然,俺儿不是“一般人儿”。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蓬头稚子)怕得鱼惊,(鱼)不应人。当同一句话里出现两个动词(怕和应)并列作谓语的时候,他给两个谓语各自安上了不同的主语——蓬头稚子和鱼。
不行,我得把这事儿往大了说说:
(蓬头稚子)怕得鱼惊,(蓬头稚子)不应人。
(蓬头稚子)怕得鱼惊,(鱼)不应人。
“蓬头”:唐朝没有板寸,成年男子都是“束发”。小孩子最不济也是“立天锥”。乱蓬蓬的头发,看着还是挺糟心的。“稚子”就是稚嫩的小孩子啦。
看看唐朝小男孩的头发垂纶,是垂下来的丝线,也就是鱼线,指代钓鱼。现在我们买衣服常说的涤纶、氨纶,都是这个字。
莓和苔都是低矮的植物,草莓的植株就只有脚面高,青苔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植物又矮又软,除了有点潮之外,还是很适合当坐垫的。
草莓,都认识哈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熊孩子头都不梳,坐草稞子里钓鱼。
后面两句就不用讲了吧。
咱们再说说胡令能。老胡生于785年,比701年出生的李白小84岁。那时候,唐朝已经由盛转衰了。
这人是个“屌丝”+“网红”。他是个“锔锅锔碗的”。不知道锔锅锔碗是什么的,请自行百度,同时,不要炫耀自己年轻。锔锅锔碗的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现在修理自行车的。
唐朝没有义务教育,锔锅锔碗的一般都不识字。但是,传说胡令能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把他的肚子剖开了,放进去一卷书,然后他就会作诗了。
这个故事有点儿扯哈。其实,老胡是河南莆田人。那时候,河南人是很厉害的,老胡就是列子的老乡。列子是战国时期老子的继任。《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全都是列子写的。
既然是老子的继任,我们用脚后跟也能猜出来,列子是后世所说的道家学派的。胡令能是列子的粉丝,所以,老胡也是道家学派的。他的诗留下来的只有4首,但全都充满了生活情趣。
胡令能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过去20多年。刚经历过战争20多年是什么赶脚呢?想想刚解放20多年的时候,也就是1970年左右,买什么都凭票、冬储大白菜、西瓜几分钱一斤。唐朝的生产力肯定还要更差。在那样的生产力水平下,一个类似于修理自行车的人,都能生活得乐乐呵呵,咱们现在吃喝不愁的,孩子写作业这点儿事儿,就想开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