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要求孩子对吗

2024-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小天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儿子在电子设备和游戏上面应该确实是有没被满足的需求。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长大了每次进超市都要“扫荡”零食区;小时候父母不给零花钱或者家里比较困难,工作后就会报复性花钱买东西;童年时候的“乖宝宝”,可能在长大后想成为一个“坏孩子”。童年错过的那些事,等我们有能力之后,就会拼命去满足。即使现在成年的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甚至那些东西对于我们的年纪有些幼稚,可还是会忍不住去“报复性补偿”。

演员张歆艺曾经在一档综艺中讲过自己童年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她想要一双白球鞋,妈妈承诺她考到多少名就给她买。她从来都没有像那次那么用功过,终于考到了那个名次。可是妈妈还是没有给她买,那时候她就立下誓言,将来自己赚了钱,一定买很多很多的白球鞋。果不其然,现在的她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了,家里也摆着很多白球鞋。其实想一想,现在的她真的还需要那双白球鞋,或者需要那么多的白球鞋吗?

不,那些鞋不是买给现在的她的,而是买给童年的那个小孩,买给自己内在小孩的。
一个人如果在生命早期发展受阻,情感受挫,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他的心理就会“卡”在那个时间段,在内心深处隐藏一个受伤的内心小孩。
那个小孩给成年的我们,不断带来困扰,他迫使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童年时缺乏的东西,会在长大之后成为夸张的执念,从而衍生出了“童年报复性补偿”这种心理。正如心理学家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说:
所谓的 “问题” ,不过是 “内在小孩” 重播出来的记忆而已。
特别是在做了父母之后,他们疯狂地用溺爱方式去对待孩子。孩子只是他们的傀儡,替代他们过没有过上的童年。

教练、老师都可以严格要求孩子,但父母不可以,否则会伤害亲子关系。

孩子12岁前可以严格要求,但12岁后就不可以了,12岁后要把孩子当成年人,一个成年人只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其他人严格要求你,如果关系不到位,可能当事人的感觉就是PUA。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