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出情味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悠然见南山w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算是重视朗读教学的,有的课文朗读指导得还不错,学生朗读得热情很高,但也一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 朗读指导平面化,单一化,很难清晰明确地稳稳推进,学生朗读不能步步深入,好像一直在一个平面上徘徊。

        这两天看了余映潮老师的《指导朗读 灵动多姿》和《习点精粹 氛围浓郁》等文章,收获很大。我总结了他这里提到的几点:

    1、一定要有层次感

    学生对课文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体现在朗读上就是要步步推进。有一开始的正确与流畅,有渐入佳境的过程浸染,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拓深与延展。

    2、要求一定要细致明确。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就像战士在战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一样茫然,朗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3、形式要多样。多样的形式不仅不单一枯燥,而且可能会形成一种“好鸟相鸣”的缤纷之美。

      怎样实现这些呢?余老师以课文为例给了我们一些具体的做法,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细致、明确的朗读要求:

    如《七颗钻石》,他要求依次是:

    童声度读,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清新;

    带表情读,语音要甜美;

    要有讲故事的韵味;

    用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故事中的几次“变”;

    表演式朗读,表达感动。

    这几个朗读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读出故事,到读好故事,最后到读出感动,有明显的深入与强化的过程。

    再如《纸船——寄母亲》的朗读要求:

    用“内心独白”的形式朗读,看谁最能打动听众的心;

    用“轻声倾诉”的形式朗读,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全班同学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并有朗读方案设计。

    这三个过程,由个人的缓缓深情到全班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像潺潺的小溪慢慢汇聚成浩荡的江海,班级诵读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最高潮。

    看余老师的朗读指导,就这样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踏台阶式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