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丰收 - 时间追踪的故事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拾光积分
“拾起迷失的时光,积累一分一秒”

苹果iOS 12增加了新功能Screen Time(屏幕时间),它自动跟踪每个APP的使用时间,并且能够提醒用户(尤其是小朋友)某个APP的使用时间已经达到预设值,不能继续使用了。在这么一个各种产品争夺用户眼球的时代,苹果良心地给用户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追踪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我拖了9个月的文章,乘风奉送给读者。时间丰收 - 时间追踪的故事。

2018,我开启时间追踪的第4年,想借着分析2017年时间去处的机会,回顾3年来的感受,希望通过和读者的交流,思考如何能“拥有”更多时间。我给这个行动起了个名字,时间丰收(Time Harvest)。


时间追踪:用手机APP或者纸笔记录每天的时间去处,日积月累,通过时间数据分析来提高效率(有据可查的起源是俄国人柳比歇夫,参见格拉宁著《奇特的一生》)。


时间的去处

图1: 2016 vs 2017年时间对比

2017年我一共拥有8760小时,比2016年(闰年)少24小时,各大类时间追踪对比如下:

睡觉:2580小时,多5小时

家人:2318小时,多320小时

上班:1440小时,少126小时

兴趣:514小时,多7小时

学习:545小时,多127小时

锻炼:317小时,多199小时

开车:185小时,多25小时

娱乐:151小时,少221小时

其他:710小时,少336小时

其中几个大类包括什么?

兴趣:编程及相关探索(Python从零学起)。

学习:阅读,上课,深度交谈,看新闻,反省。

锻炼:健身房,走路,瑜伽,打篮球,游泳。

娱乐:看视频(电影/电视剧), 上网瞎看(微信朋友圈、打折信息、豆瓣等),打游戏,看篮球比赛,看海贼王。

其他:社交,购物,家务等

作为一名奶爸,最渴望的是什么?自由!

时间追踪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自由时间。2017年,我在家人身上多花320小时,上班少126小时(天灾停工),睡觉基本持平。除了这三条,剩下的才是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共2422小时,只占一年8760小时的30%(奶爸现状)!

追踪的第二个目标是自由时间里的娱乐其他时间。2017年,这两项一共花861小时,比2016年少557小时,有明显的减少。这多出来的557小时其实相当可观,占我自由时间(2422小时)的1/4。

追踪的第三个目标是自由时间里的兴趣学习锻炼时间。2017年这三项一共花1376小时(514 + 545 + 317 小时),同比增长333小时。


“左手倒右手”

图2: 2016 vs 2017年“娱乐”、“锻炼”和“学习”时间对比

娱乐时间举例:

2017年,我少看63小时电影/电视剧,少打50小时游戏,少看44小时篮球,少上网瞎看34小时,连海贼王都少看30小时(只看漫画不看动画了)。

以上加一起,丰收221小时,我做了啥?

工作日中午健身35分钟(35分钟x144天/60=84小时)。

每天晚上做瑜伽20分钟(20分钟x320天/60=107小时,由于出行或者太累错过45天)。

跟朋友深度交谈多花78小时(深度交谈:聊完觉得学到新东西或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读书多52小时。

这4项锻炼学习,是我2017年的重点计划,年底一看,竟然全实现了!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拾光积分”也由此诞生:“拾起迷失的时光,积累一分一秒”。

时间是全世界任何资源中分配最公平的。每个人一年都获得8760小时,富人天才不会多,穷人傻瓜也不会少。可是到头来,每个人怎么用这8760小时却全然不同。

2017年我选择主动放弃221小时娱乐,也就相应获得221小时去干更有意义的事情。回头想想,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不信?!请你接着往下读吧。


感受和发现

2017一年的时间,以上两张图就说清楚了。下面用看图说话的方式谈谈这3年时间追踪的感受和有趣的发现:

外控力(适用于没有自控力的人)

看着时间说“不”

精挑细选,学会耐心

拖延症的治疗方法

一睡解千愁

Routine的力量和“死时间”热身

多线程提高效率的谎言

年底的放纵


外控力(适用于没有自控力的人)

图3 外控力闹钟

我一直不算自控力很强的人,3年前的我是这个样子:无数次在想做事情A之前说先看看手机,结果莫名其妙2个小时过去,该睡觉了,只能决心明天再做事情A。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明日复明日”啊。

现在由于要追踪自己的时间,就像有双眼睛时刻盯着我一样。如果要做事情A,我需要真的开始做,否则就必须把时间追踪的条目改成上网瞎看或者看视频。这么一来,大多数情况就不会去浪费时间了。

假如我想看微信朋友圈,那定时提醒自己:10分钟到,别看啦!自由来之不易,奶爸!这一功能现在基本可以用Screen Time(屏幕时间)来完成了。对于自控力不强的人,如果能借助外控力也是好的。“甭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我这低下的自控力估计也是前半生一直被外控力驱使“被迫抓耗子”养成的结果)。


看着时间说“不”

图4: 跟自己说“不”

3年之间,我从刘备变曹操了。原来是“老好人”,谁叫我干啥我都去。现在是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时间)” 的“大恶人”。我现在对自己,对别人都勇于说“不”了。

2016年,我总结财政花68个小时,其中大部分都是查看股票价格,一天能看好多次,涨了看着美,跌了看着哭。

2017年,我终于鼓起勇气对自己说“不”。看完两本书(见下文),想了一年,我才甘愿承认,自己不是炒股的料。有时间干点儿别的吧,奶爸。你再怎么研究也跑不过大盘。2017年我只是偶尔看看股票,主要是反思自己平日花销,最后在总结财政这个条目上一共花了21小时,丰收47小时。

同样,后知后觉的我,花了2年才想明白割草这种事情应该外包(我一辈子都不会以割草为生啊)!于是,2017年没割草又省了18小时。光不看股票,不割草加在一起,我就丰收65小时,相当于每天10分钟。

图5: 跟别人说“不”

我对自己更狠以后,就开始对别人更“狠”了···

2016年,我花196小时跟同事吃午饭(跟一拨儿同事,每天一起吃饭的节奏···)。一年到头感觉吃午饭的时间可以更好得利用,因为一堆人一起聊天真的比不上找某个人单独聊天效率高。

2017年,我对大多数午饭邀请说“不”,只是偶尔跟某个人单独吃饭,一共花了20小时(说几次“不”之后就没人邀请我了,可见“万事开头难”!)一对一聊天,内容可以涉及海阔天空,我们还经常会讨论工作(我默默地为公司创造价值,是不是应该得到奖励哈?)

剩下的午饭时间,我都去了健身房(84小时)。通过锻炼身体,我不光保持健康,而且每次运动完,神清气爽,下午工作效率瞬间提高,时不时灵光一现,还会想出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省下很多无用功。


精挑细选,学会耐心

图6: 读书进度图

2017年,我读完3本书:《聪明的投资者》,《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快思慢想》(我就是这么认清自己不是炒股的料)。每本书阅读加总结大概花35-41个小时,历时3到6个月不等。

之前我大概知道自己是读书很慢的那种,追踪读书时间以后,我第一次这么清清楚楚地看到我读书到底有多慢(真的很崩溃)!

不过崩溃之余,我还收获两点经验:

第一,我一年读书时间150小时,可以读完3本书,我是不是应该精挑细选要读的书?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你一生就只有20次买股票的机会,还会瞎买吗?如果我一年只有读3本书的机会,还会瞎看吗?

第二,我既然知道读一本书大概40小时,也就不再制定“一年读100本书”的“宏伟蓝图”了吧?我要想读完99本书,需要33年,而不是1年!看着数据还想抵赖?跟数据做对永远只有一个结果:死得很惨。看着时间数据,我只能慢慢正视自己,学会耐心。


拖延症的治疗方法

图7: 绿卡申请时间

3年前的我,经常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上面说到的由于制定了不切实际的计划,导致工程烂尾(读书读一半干脆不读了)。另一种是觉得要花好多时间,太恐怖,于是畏难拖延。这两种情况,说白了都是我对要做的事没有很好的时间估算。

开始追踪时间之后,我“精挑细选,学会耐心”,工程烂尾基本杜绝。通过追踪另外一件事,我的拖延症痊愈。

在美国留学的很多同学都知道,申请美国绿卡是多么糟心。我之前一直拖延,直到2016年才赶鸭子上架(没绿卡大概就要丢工作了)。绿卡申请完,回头看看,前后一共花了74小时,主要跨时3个月。这74小时包括准备6封推荐信,个人陈述,寄材料,体检,按指纹等所有的流程。

74小时什么概念?一天12分钟做一年,或者,每天1个小时,连着弄2个多月。“我的妈啊!”估计很多朋友一听,又要继续拖延了吧?那我再给你们列一个数字:我全年洗澡花58小时。

一般人洗澡比我洗得干净,估计要多花一些时间,就算多一半,那1年就要90小时(每天15分钟)。你要是知道洗个澡的功夫一个绿卡就弄完了,还觉得困难吗?

我用“绿卡74小时 vs 洗澡时间90小时”的案例,鼓动了身边好几个拖延症患者开始他们的绿卡申请之旅(甚至包括我老板···)。“74小时,比洗澡还快!”


一睡解千愁

图8: 2016-2017 每周睡觉时间

时间追踪一段日子后,我发现如果连续几天睡觉少于7小时,身体就会各种异常:意志力低下,浪费时间,脾气变差。最后大多以生病被迫躺倒而收场。看着我这两年每周睡觉的时间,我说我2017年怎么更嗨皮了呢。

2016年我每周睡觉时间起伏很大,2017年我更趋平稳地在神奇的“49”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上下摇摆。

2017年,每当我发现自己偏离了“49”小时,就会踏踏实实去睡觉(当然有时也会继续拖晚,缺觉真得令人意志力下降,本来不多的自控力完全丧失)。时间追踪作为外控力,再次力挽狂澜,我也真可谓是“一睡解千愁”。


Routine的力量和“死时间”热身

图9: 效率 vs 时间示意图

原谅我用了英语,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文来表达“routine”的意思。我的时间可以利用得越来越好,跟我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很大关系。工作朝八晚五,很少加班(我很幸运,看来坐班还是有好处的)!

我每天的routine:早饭吃牛奶面包,然后听古典音乐开车上班,脑子里想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午去健身房,一扫白领坐班各种颓(到中午,完全是“北京摊”在椅子上),午饭吃香蕉牛油果。下午开车听孙燕姿或者纵贯线,用20年熟悉的声音带我回家。到家跟闺女玩耍到吃晚饭。等闺女睡觉之后,做瑜伽进入兴趣活动状态。最后睡前反省一天时间的利用,总结得失。

久而久之,形神合一。可能是身体提前预期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比较配合思想,在任务之间切换就比较顺利(《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髓鞘理论)。

据说大脑在任务之间切换是有代价的,做一个任务从最初效率到巅峰效率需要一段时间 -- 思想热身。每个人一天都有一些“死时间”是比较难优化或者缩短的。对我来讲,开车上下班就是最大的一块儿。2017年,我开车花了185小时(每个工作日大概50分钟)。

很多人可以开车听书,这一年下来大概可以听完10多本书吧(根据《聪明的投资者》有声书18小时推算)。我没有这些人幸运,无法做到开车听书(开车好像很占很多脑容量)。经过一段尝试,我发现用开车时间在脑子里规划一天的工作是最高效的:当走到办公座位的时候我可以很快进入工作巅峰效率。让自己提前思想热身,也算是时间丰收的另一种方式吧。


多线程提高效率的谎言

图10: 2016-2017 月刷碗平均时间(每次)

我真的没法开车听书一心二用吗?时间数据也许可以帮助我更了解自己。

2017年刷碗平均每次时间比2016年有所减少。2016年有三个月,刷碗时间明显多于其他月份,比两年平均水平(16分钟)要多3-5分钟(20-30%)。为什么呢?原来,这几个月我刷碗的时候都在看美剧。

2年来,我家吃的饭基本没变,刷的碗数也基本没变,最可能的解释就是:看美剧分了心,让我洗碗变慢了(看来我洗碗还是用脑子的)。

你要问了:20分钟同时刷碗和看美剧,是不是比刷碗之后专心看美剧(16+20=36分钟)赚了16分钟呢?可能吧,不过对我却不是。

我一心二用之后总会特别累(脑子“嗡嗡”的),而且美剧看得也不享受,不如专时专用。我原来总想跟很多人一样,多线程工作,用1倍时间完成多倍任务。现在我的时间数据告诉我,至少在我身上,多线程工作提高效率只是个美丽的谎言。


年底的放纵

图11: 2017年“上网瞎看”每月总时间和每次时间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

2017年,我12月比1月上网瞎看多花6小时,平均每次多6分钟(80%)。面对从黑五(美版“双十一”)掀起的购物狂潮,我心怎能静如止水?再加上年底大家都在晒照片(不是疯玩就是加班),我看微信朋友圈的次数也变多了(嫉妒或者窃喜,这人性啊)!

我本来自控力就不强,外控力(追踪时间和设闹钟)这个时候也都不管用了。什么“10分钟到,别看啦”,都滚吧!心里的洪水跟现实的洪水很相似,“宜疏不宜堵”,一味压抑可能不是上策(稍后说今年对策)。

另外,这放纵曲线是不是验证了“新年决心效应”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制定“半年决心”,趁着没开始放纵之前再立个新的决心?


制定时间计划

时间追踪之前我的计划傻大空,年底总结发现大多没有实现(烂尾+拖延)。话说咱都是从小学开始订计划,为啥我这么大了,计划还一直是傻大空?没数据不反省啊!小学老师要是让我把暑假作业记个时,我下年暑假还会拖到开学前胡写对付作业吗?!

现在的计划,其实就是时间预算表,更实际,也更灵活。我只要尽力把事情干好,别的不需要担心。真的花超了预算,砍几个事项,“左手倒右手”,就又会丰收出时间。实在不行,我还有明年,后年,大后年···

要是我能未卜先知,知道自己可以活到80多90岁(像巴菲特和芒格),还会在乎多等2年完成自己的心愿吗?(他俩要是没有等2年的耐心估计也赚不了那么多钱吧)。

我每年拨500小时发展兴趣,500小时学习,20年也都各自“10000”小时了。今年我特意留了大招来面对“年底放纵”:如果我又看见打折货心痒难耐,那就干脆爽一些,把上网瞎看关注折扣的6个小时,去认认真真挑3个想要的东西买了吧!


结语

看着“时间的去处”,我“左手倒右手”。面对自己和别人,我勇于说“不”。借着“外控力”,我“精挑细选,学会耐心”。“一睡解千愁”之后,我在routine里面用“死时间热身”。“拖延症”虽然痊愈,“年底还是放纵”了。终于在揭穿”多线程提高效率的谎言“之后,我发现自己慢慢地丰收时间,心满意足。

这3年追踪时间,反省时间,我的奶爸危机终于成为人生转机。白天吃大锅饭晚上打游戏的无知青年,也慢慢变成每天锻炼和学习的超级奶爸。

这过程真的好慢,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感觉(怪不得一个公司扭亏为盈通常也要花好几年)。

代价嘛,当然有,我2017年反省时间数据用掉84小时,追踪时间本身估计花60小时(有了Screen Time可以更精确的统计了)。很多人可能会说:“喔,好多时间!” 这一年144小时,每天24分钟,值么?

换个角度想,如果一年花144小时,可以拾回迷失的1376小时(兴趣 514 + 学习 545 + 锻炼 317 小时),这以1赚9的生意,你会投资吗?


话外篇

时间追踪工具:

我目前使用的是iOS上面的 ATracker Pro(付费版)。像柳比歇夫一样用笔和纸追踪时间也未尝不可,很多人都有手帐吧。

ATracker 一些地方可以改进,但目前基本够用。另外两款:aTimeLogger 和同一开发者最新的App timetrack.io 功能更多一些,而且附带番茄时钟法和时间目标设定。这几个软件,读者都可以去尝试。

Screen Time应该可以让追踪APP使用时间更自动更省心,不过在手机以外发生的事情还是需要读者手动记录。

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多如牛毛,不一定要局限于这里说的时间追踪。希望读者对自己有耐心,不妨都试试,然后再选择。

时间丰收是一辈子的事,花一些时间,走一些弯路,几十年后回头看看都是浮云,更何况这些投资很可能“以1赚9”。

我觉得提高时间效率,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渴望(奶爸危机),接受自己(和时间数据)的勇气,再加上“共苦”的同路人吧。


请注意:

先提醒一下,如果你现在跃跃欲试,“走火入魔”绝不要赖我或者武功秘籍。在时间追踪这条路上,我已经很难回头。现在的我,对于心痒的商业片(像《速度与激情8》),都是直接去读故事梗概了。因为我不愿意花2个小时去看视觉大片,就只好花10分钟读完了剧情,10分钟换2个小时,我觉得值!这样生活索然无味了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用时: 

成文:48小时,拾光积分

插图:11小时,CXZ

校审:20小时,亲朋好友

鸣谢:

十分感谢CXZ以及校审文章的亲朋好友。

十分感谢媳妇儿推荐的几个牛人(阳志平,携隐等),他们的无私分享让我一步步走出奶爸危机。


引用出处: 

封面: 

http://www.farmfutures.com/sites/farmfutures.com/files/styles/article_featured_standard/public/WheatHarvestSunset1540x800.jpg?itok=DkxoWCw1


欢迎分享和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拾光积分 (微信号:IntegralOfTime)

“拾起迷失的时光,积累一分一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