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日记】“宁波的香格里拉”——童夏家村

一直梦想着能在乡下有个小院子,闲时坐在院子里喝喝茶,小狗散养着,可以跑来跑去,累了就在墙角打个盹儿。我拾掇着一块菜地,过着《田园之秋》中说的那种“劳力而不劳心的安详生活”。
然而,也一直只是想想而已,从未为它付出过什么行动。
前段时间看一个故事,说有一对日本夫妇已在山中生活多年,他们的目标在很年轻时就定下了,于是工作攒钱,同时学习山居的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
这让我很是佩服,然后就想,要不我也出去找找小院子?虽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管它呢,就随便找些村子先逛逛好了。
刚搬来宁波不久,对周边还不甚了解,于是随意在网上搜搜古村落,“童夏家村”就这样偶然落在我的视线里。这个村子在宁波鄞州区的塘溪镇,被称为“宁波的香格里拉”,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在心里笑了笑:净搞些噱头,还是不要抱着什么期待为好。
然而,这次出行出人意料,令人惊喜,忍不住想要记下来。

也就半小时的工夫,发现我们竟置身山的包围中了,没想到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离山这么近,顿时拉近了我和大自然的心理距离,诗和远方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嘛。

进村前有一大片水域,是梅溪水库在附近。看到这片水的时候,我很激动,当真勾起了在云南香格里拉时的记忆。天空中有一片乌云覆盖,不过我没有担心,知道只是阵雨而已。

从这里开始,风景就很不同了,没有高楼遮挡,一路上沿着盘山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非常美丽。

盘山路上没什么车,更显得这片湖水沉静而秀丽,我真想下车多停留一会儿,但山上路窄,担心不安全,只能接着行进了。


进山后到达的第一个村子是童村,此时我已被村名绕晕,童村、夏家村、童夏家村、雁村,我已经搞不清楚是什么关系了。后来才知道,童夏家村和童村是两个不同的村子,其中童夏家村由雁村和夏家村组成。
进童村的时候我是不知道这些的,误以为它肯定是童夏家村的一部分,于是细细逛起来。
村里明显老人居多,年轻人估计都出去工作了。我很喜欢这种没什么商业气息的村子,因为你能看到村民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村子在山坳坳里,看起来还算开阔,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的故居也在这村子里。
我们是中午到的,去童第周故居时发现大门掩着,就去推门问有没有人,路过一个大叔跟我们说话,说的方言听不懂,连猜带蒙,估计他说的是看门的人吃饭去了,道谢了离开。突然觉得有点喜感,第一次看到这么“随便”的景点,工作人员应该是村里人,中午回家吃个饭再来上班?哈哈。
过一会我们又来,看见故居门开了,就进去了。依然没人,我们就“自助游”起来,倒也轻松,我和老公可以随便说话、讨论,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用像在别的纪念馆那样憋着声音窃窃私语了。

童家不是特别大,但也不小,两层房子,房间挺多,有的房间还是套间,外面是卧室,里面是书房,连在一起。两层小楼的对面,有厨房,餐厅,仓库(存粮食),磨坊,工具房(干农活的各种工具),感觉生活还是比较精致和科学的。
童家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童第周是第四子。我只注意到介绍五个儿子的成就,三个女儿就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看到童家五子都很优秀,让我突然对住在乡野有了点信心,你看从这么偏僻的村里也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可见住在哪里并不见得那么重要,父母的见识、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人格本身,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童第周的爸爸是个秀才,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考上秀才也是很不容易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读很多很多书,童爸爸还是童村的私塾先生,所以我想,童家的文化底蕴肯定是很不错的。
我注意到墙上一则轶事,童第周好奇屋檐下石头被“凿”了一条沟,去问爸爸这是谁凿的,爸爸说是雨滴长年累月滴下来形成的,童第周不信,爸爸耐心给他解释“滴水穿石”的道理。最后童第周领悟了:学知识也要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学问。
我发现小时候单纯,却不见得听得进这样的“鸡汤”,反倒是长大有些阅历了,更容易被这样的榜样故事所启发。因为成年后的各种焦虑正摆在眼前,眼下付出的每一分毫往往不会立即有收获,此时相信“滴水穿石”,或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内心才能更踏实吧。
回望过去,真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事,我又做过几件呢?恐怕是太少了。
正准备离开故居,突然下起大雨来,于是我就坐在童家的门槛上,老公也在屋檐下的椅子上坐着,这时看门人也从外面回来了,他在对面磨坊门口躲雨,又跟我们说了几句方言,雨声太大吞没了他的声音,我们就更加听不懂了,请他重复了几遍,还是没懂,于是装作听懂了,笑着点点头。

因为刚受到滴水穿石这个故事的启发,这场雨因而显得格外不同,我也细细观察起这雨来,看能不能体会一点少年童第周的心境。
童家还有一件我感兴趣的事,那就是他们的糕点模具不少,“金团印”大大小小有五个,还有其它糕点模具和擀面杖,想来逢年过节也是很有仪式感的。我想象着这间屋子里,有一位贤惠的主妇静静地做些糕点,旁边几个孩子围观,偶尔也跃跃欲试地想要上手帮忙,长大后,这些景象又都会成为他们甜美的回忆。

楼上房间内,被童第周可爱的两幅字萌到了。
一幅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一幅是: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很有道理,对不对?
到这里,我们才开始出发去童夏家村,出发前,我们站在童村的边缘看了一会风景。

因为原以为童村就是我们目的地(至少是一部分),所以我们在童村停留太久,等到走到童夏家村门口时,看到那块写着“宁波的香格里拉”的牌子,才发现这才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村子图片呀。
不过关系也不大,相邻的村子总是风格差不多的。不过这里的风景的确是更胜一筹,水多,桥多,树够老,村子大,鸭子多,鸡多,狗也有几条。

其中鸭子是最多的,一群一群的。我说,这里的鸭子真快乐,如果它们终有一死,那至少它们的整个“鸭生”还是很快乐的。老公说是的,比养殖场的鸭子还是幸福多了。


村子的尽头就是山了,这里山上的竹子又粗又大,郁郁葱葱的很好看。

这边的村里都有大红色的指甲花,让我觉得很亲切,因为我小时候也种过各种颜色的指甲花,童村有一棵指甲花直接长在了石头的缝隙中,自然又别致。

出童夏家村的路上,去旁边的小店买了点饼干,真是便宜呀,两块钱一袋,像康师傅夹心饼干那么大的袋子,虽说是杂牌子,卖三块钱也行呀,可见村民是很朴实的。那个小店跟我小时候见过的店一样,有个玻璃柜台,货物一部分在玻璃柜里,一部分在柜台里面的货架上,总之,你自己是不能拿到货物的。老板是个大叔,也并不急着做生意,我们叫了好几次,他才慢慢从旁边的牌桌上下来。

从村里出来后,我们想去找找这边山上的风车公路(发电用的风车),结果不知道为啥走到了“下山坑村”,接着是“上山坑村”,这名字起的也有点坑,山里越转越晕,信号也没有了,我脑中已开始幻想“食人族”有关的电影,于是觉得还是赶紧下山为妙。
其实这一段错路没有白走,风景不错,还遇到一间看起来挺高档的酒店民宿,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去网上搜索了它,结果有个意外收获。前段时间孙俪在微博上说来了宁波一家民宿,还晒了不少照片,当时我就想知道这个民宿叫什么以及在哪里,但没找到相关线索,网上一搜,发现竟然就是这一家。
下山路上又下起大雨来,我们心想还好及时返程了,正在这时,路边看到一个老奶奶冲我们招手,我们有些疑惑地停下车,原来老奶奶夫妻俩要搭车,又是普通话和方言对话,加上一顿比划,才搞清楚,原来老爷爷要去童村的卫生所看病,请我们载他们一程。
把老爷爷老奶奶送到地方,我们很开心,觉得这一天很圆满了。
原来快乐这么简单——接近大自然,还有与人为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