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故事中的历史

宋哲宗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60人  不太冷的Jason

《天龙八部》在接近结尾的时候,用了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宋哲宗和祖母高滔滔的一段对话。大意是哲宗想继续父亲神宗的变法主张,心里对祖母任用的苏轼,司马光等人颇为不满,事实上是对祖母的专权颇为不满。哲宗年方十八,血气方刚的,准备对辽作战,高氏不想打破澶渊之盟以来宋辽两国的平衡,所以弥留之际极力劝阻孙子不要挑衅辽国。最后,她将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留给了孙子。

但这位掌权九年的太皇太后刚刚咽气,哲宗皇帝“哈哈大笑,叫道:‘好极,好极!我是皇帝了,我是皇帝了!’”这也许是小皇帝积压了九年的郁闷之情的发泄。

1085年,主张“王安石变法”的神宗皇帝驾崩,年仅九岁的赵煦即位。其实当时的皇储有比赵煦更加合适的人选,书中提到:

父皇驾崩之时,朝中大臣不立雍王,也立曹王了……孩儿曾听人说,奶奶所以要立孩儿,只不过贪图孩儿年幼,奶奶可以自理朝政。

这雍王和曹王皆是神宗的弟弟,神宗病重期间,二人经常进宫“探望”,然后去高太后那里“吹风”,精明的高太后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当时可能她也却有意要执掌朝政,若是任何一个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只能在深宫养老了,所以她以赵煦天资聪颖,对神宗孝顺等等理由,扶植了小孙子当上了皇帝,是为宋哲宗。

然而,小哲宗的皇帝当得毫无存在感,上朝时大臣们都面向太皇太后禀事,根本没皇帝什么事。哲宗年幼时也就罢了,到了青春期的年纪,正是想出风头的时候,这时大臣们再眼中无人,难免惹毛了这位皇帝。

所以,苏轼,司马光等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哲宗的讨厌,更多的因素可能是他们是奶奶用的,哲宗赌气要贬他们的官。高太后在生活上对孙子也严格要求,恐怕他沉溺女色,玩物丧志,另一方面,让他学习宋仁宗,好好治理国家,而不是像父亲神宗一样每天只知道变法图强,和辽国作对。

凡此种种,致使哲宗和高太后积累下了深深的矛盾,他俩的矛盾也演化成为朝中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矛盾。高太后去世后,哲宗掌权,立即贬了司马光,苏轼兄弟的官,恢复了神宗时期的保甲法,免疫法,青苗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国力有了起色,接连对西夏作战,迫使西夏向北宋求和。

《天龙八部》利用高太后的去世,让耶律洪基找到一乐南下攻宋的借口,从而为正本书的英雄悲剧拉开了大幕。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